在东莞应急管理战线上,有这样一抹身影——她步履匆匆,穿梭于山林火线与办公室;她目光如炬,既能在森防一线精准研判风险,又能在人事教育事务中“抽丝剥茧”。
她叫谢慧玲,是一位90后应急管理工作者。四年间,她从“看不懂等高线图”的门外汉,蜕变为同事口中东莞森防的“行家里手”;转战人事教育岗位后,又为应急管理队伍的成长铺路搭桥。这位总自称“幕后小兵”的姑娘,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战场姿态,诠释着同一份坚守——“应急管理的防线,就垒在我们多走一步的脚印里。”

从“门外汉”到“森防行家”的蜕变
2019年,初到新岗位,面对陌生的森林防灭火工作,谢慧玲以“空杯心态”从头学起。在东莞市应急管理局火灾防治管理科工作的四年间,她既能尽职做好科室内勤工作,也能深入到村(社区)一线调研基层森林防灭火应急能力,到山头林地摸清山情林情和排查森林火灾隐患。同事们常称赞道:“慧玲做事扎实靠谱,有她在,我们心里踏实。”
她的努力不仅体现在基础数据的积累上,更在于对工作机制的梳理与创新。谢慧玲主动担责,逐步推动厘清了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地方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分工,推动建立了全市森林火灾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火险预警与响应机制和会商调度机制,为全市森林防灭火工作搭建起制度框架。这些机制在后来的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部门协作效率显著提升。

森林防灭火工作的核心在于“防”与“救”的结合。谢慧玲深知,只有夯实基层基础,才能筑牢安全防线。她积极推动镇村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推动制定《东莞市贯彻落实“阳山经验”强化基层森林防灭火能力工作方案》,将“包山头、守路口、盯重点、签责任、打早小”等工作举措落到实处,并指导各有林镇街(园区)建立半专业森林扑火队伍、各林地面积1000亩以上的村(居)建立群众义务扑火队伍并配备灭火装备。
转战人事教育,甘做人才成长“铺路石”
2023年6月,谢慧玲调整到东莞市应急管理局人事教育科工作。面对全新的领域,她再次展现出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尽管对人事业务还不够熟悉,但她坚持“边学边干”,迅速掌握了培训组织、考核管理、政策制定等工作的要点。
在人事教育科,她负责全系统全员业务培训的组织工作。从培训计划制定到教材编印,从现场签到后勤保障,每一个环节她都全力以赴。
2024年,在人事教育科的积极推动下,东莞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谢慧玲以“排头兵”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各项工作中,她组织编制了2024年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教育培训安排及学员选调计划,并按照《东莞市应急管理系统常态化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会同各主训科室完成了工贸企业春节后复工复产、应急指挥业务、专职安全员巡查等24个“线上+线下”专题培训,实际培训人次达142.6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一名参训企业负责人感叹:“培训内容紧贴实际,让我们从‘被动应付检查’转向‘主动排查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培训班还创新增设了业务疑点难点问题研讨交流环节,强化交流互动,各主训科室共回应各应急管理分局提出的业务疑点难点问题135个,明显提升了培训实效。
这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培训课程不仅涵盖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更注重实战技能的提升,为锻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应急管理队伍强势助力。
初心不改,全心全意守护万家灯火

谢慧玲的故事,是东莞应急管理系统年轻干部成长的缩影。从森林防灭火到人事教育,她始终以“应急管理人”的使命感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守护城市安全。她的工作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是这些点滴积累,筑起了东莞应急管理的坚实防线。
在应急管理这条道路上,谢慧玲依然在不遗余力地奔跑。谈及未来,她表示:“应急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她承诺将始终秉承着“服务为本,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坚持以规章制度为准绳,在务实高效上下功夫,持续为应急管理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