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才汇南粤·产业篇⑭|东莞大力开辟生物医药未来产业新赛道
广东广播电视台 2025-04-13 15:09:58

编前语:

从浙出发,进莞精彩!4月19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杭州站)将在杭州举行。届时,东莞将有超200家用人单位带上超8000个就业岗位来到杭州西子湖畔,开启双城人才资源互通的崭新篇章。

东莞广播电视台推出“百万英才汇南粤”产业篇系列报道,生动展示东莞“8+8+4”产业特色和亮点,邀请更多人才奔赴这场跨越珠江与钱塘江的春日之约。

东莞市2025年重大项目计划中提出,将力促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发展,开辟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再一次成为东莞的主攻方向之一。目前,东莞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为核心引擎,以智慧医疗与大健康服务为发展支撑的生物医药产业支持体系,聚集了500余家生物企业,其产业生态日趋成熟。

微信图片_20250411183151.jpg

自2012年起,在以制造业立市的东莞,生物医药产业开始进入相关的政府文件之中。也正是在此阶段,东莞通过设立东莞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成立全市唯一的国有生物技术产业平台——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搭建起全球招商网络、引入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战略投资、举办行业活动等多种举措,为东莞生物产业从0到1打下了基础。

东莞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这一阶段,也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医药产业总产值从1万亿元增长到10万亿元,10年10倍,这是我国医药产业的“黄金十年”。2024年以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经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仿制到创新的嬗变。国家层面,“创新药”一词作为新兴产业关键环节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成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层面,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下称《方案》),要求加大创新药械全链条支持,全方位奏响创新主旋律。

微信图片_20250411201722.jpg

东莞抓住了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期,完成了从0到1的积累。截至目前,东莞已初步形成了创新药及高端仿制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多个产业链的聚集和共同发展,涌现了东阳光药业、三生制药、菲鹏生物、普门科技、博迈医疗、现代牙科、安健科技、万孚生物等不少产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了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在当前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复杂化、专业化,叠加国内多个城市招商越来越内卷的趋势之下,东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也亟需出新招,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上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打造从1到N发展进阶支点

2024年下半年,广东省发布《方案》,聚焦解决生物医药产业卡点、堵点、难点,围绕创新机制、提升产品、集聚产业、营造环境等,并重点在具体产业方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条配套上,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38项重点任务和举措。《方案》发布后,东莞该如何围绕重点任务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作为“双万”城市,东莞在2024年就提出,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壮大,力争2027年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营收规模达到400亿元,并组建总规模约21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覆盖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东莞市2025年重大项目计划中提出,将力促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开辟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再一次成为东莞的主攻方向之一。

2.jpg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东莞市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研究中心动工建设,有望成为国际前沿抗癌技术基地,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散裂中子源技术催生的首个BNCT产业项目,并于3月21日通过三类医疗器械检验,为BNCT技术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1.jpg

2024年底,作为以打造“东莞生物医药产业门户”为目标,承载推动东莞生物医药产业从1到N发展进阶的重要支点的松湖药港正式启用。该园区将打造“核心产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资金池”的内外双循环模式,助力生物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四链”深度融合发展,抢抓这一“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的时代风口,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兴赛道 提升人才吸引力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东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难题还是人才、资金不足。未来,东莞明确要围绕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体外诊断、医学影像、核医学等细分赛道发力,人才引进和资金支持是核心手段。

曾凭借“流感神药”奥司他韦半年大卖41亿元的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东莞生物医药产业版图上的重点企业。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省到市发布的一系列政策,都为东阳光在资金方面提供了不少扶持。但相较于动辄几亿元的研发资金,当前东莞针对单个企业创新药研发和注册的奖励资金,依旧无法形成长期“资金陪伴”。

资金以外,产业配套也是难题。该负责人表示,创新药的研发,首先依赖于医药企业,同时还需药物检测、医药设备等诸多配套公司,以及可供临床试验的医院等环节,涉及的链条非常多。

微信图片_20250411183203.jpg

广东医科大学创新研究院院长丁喜生认为,东莞面临着生物医药产业第三方服务资源分散的问题,应当整合相关资源。“比如,将大学拥有的高价值设备、专业人才及独特设施转化为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内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共享服务,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丁喜生说。

为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模持续发展壮大,东莞将围绕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体外诊断、医学影像、高端植介入器械等重点产业,大力发展核医学、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等新兴赛道。未来,东莞生物医药产业将进一步向细分领域突围,提升人才吸引力,尤其是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速汇聚一批国内外高水平科研、生产、营销、服务型人才,建设完善生物医药专家智库。并充分依托重大科学装置和创新平台,引进顶尖人才来东莞工作,为东莞生物医药产业的长期发展奠定核心基础。

(记者 阳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