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 “一老一小” 幸福圈,横沥打造全龄友好“民生样本”
东莞+ 2025-04-11 20:59:45

晨光中,村尾村榕树下的公园传来银铃般的笑声,攀爬架上的身影与树影交织成跃动的剪影;中午,长者饭堂的餐车穿梭于街巷,带着温度的营养餐叩开一扇扇家门;傍晚,“向日葵亲子小屋”的家长课堂里,科学育儿的讨论声与婴儿咿呀学语声此起彼伏……在东莞横沥镇,这样的温情场景已成为民生底色。

近年来,横沥镇积极破解“一老一小”民生课题,通过资源整合、服务创新、空间再造,织密“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幸福网,让“夕阳”更暖、“朝阳”更艳。

图片

幸福“食”光里的民生温度

临近中午,横沥镇长者饭堂后厨蒸腾着氤氲香气,营养师精心设计的低盐少油套餐已完成标准化分装:清蒸鲈鱼搭配时令菜心,虫草花鸡汤辅以杂粮饭,每个餐盒都承载着适老化膳食的匠心。这支由专业居家养老护工组成的“银龄送餐队”整装待发,为全镇280户居家老人送去春日里的温暖“食”光。

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核心枢纽,“大配餐”2024年全年已送出64809份定制餐食。营养师团队精心设计的每周菜谱,既考虑“三高”人群的膳食需求,又保留岭南饮食特色,让每一口都蕴含着对长者健康的专业守护。当78岁的黄爷爷接过护工递来的饭盒,饭菜醇厚香气扑面而来,这份每日准时送达的温热,让独居老人的餐桌从此告别冷锅冷灶。

图片

“自从有了‘大配餐’,每天中午都有专人准时把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家门口,而且菜品丰富多样、营养均衡,非常适合我们口味。”黄爷爷的满意之情溢于言表。原来,黄爷爷由于腿脚不便,买菜做饭成为一个难题。后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申请了居家养老配餐服务,现在每天中午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一粥一饭,三餐四季,看似生活小事,实则民生大事,浸润着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然而“大配餐”服务只是横沥镇居家养老服务中一个“小切口”。事实上,横沥镇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已十余载春秋,到如今已经发展为一套体系完备、功能多元且极具人文关怀的社会服务典范。从最初仅能为少数老人提供简单生活照料的基础模式,蜕变成为如今涵盖生活照料、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精神关爱、紧急救助等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网络。

“爱的秘诀”让老人和子女共享温馨时光,传承爱老文化;“老人饮茶,我来结账”鼓励老人走出家门,结交新朋友;“老有所为,余热生辉”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作用,实现“老有所用”……从“舌尖”到“心尖”,从物质保障到精神滋养,横沥镇以绣花般的精细功夫编织着养老服务网络。不仅为老人打造出温暖的晚年生活圈,还让尊老敬老的文明之风吹遍横沥每一个角落。

图片

凭借着在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方面的突出表现,村头村成功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呵护行动铺就儿童“朝阳路”

“妈妈,我爬上来啦!”“这儿就像童话里的树屋,太漂亮啦!”在村尾村党群服务中心后方,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榕树下,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富有挑战性的攀爬架与滑梯环绕着榕树,构成了一幅和谐又美好的画面。地面上,五彩斑斓的迷宫、跳房子图案和跑道,让小朋友们尽情释放天性,享受快乐的玩耍时光。

“这个儿童公园太棒了,我经常带孩子来这儿玩。”陈女士觉得,打造安全又方便的儿童活动空间,体现了对儿童成长的重视与尊重,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图片

近年来,横沥镇荣膺市级儿童友好镇街称号,以逸颐艺舍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区、古思图足球场运动空间等6个市镇两级示范项目为支点,串联起5个口袋公园和2条慢行步道,构建起覆盖全龄段的“15分钟儿童幸福圈”。35项全国及省市荣誉的背后,是城市文明对儿童发展权的深情回应。

在看得见的乐园之外,看不见的成长守护同样浸润心田。自2015年启动“童步成长路”计划以来,1.9万流动儿童在温馨空间里找到了家的温度;青春健康项目500余场性教育课程、250场性别平等讲座,为少年撑起心灵晴空。

最新绽放的“向日葵亲子小屋”,则将关怀延伸至生命起点。针对0-3岁婴幼儿设计的亲子课程,通过大运动训练、语言启蒙等六大维度,让成长萌芽在欢声笑语中悄然发生。家长沙龙更搭建起科学育儿知识网络,新手父母在这里破解喂养难题,读懂婴语密码。“孩子第一次独立爬过障碍时,我激动得差点落泪。”李女士的育儿日记里,记录着小屋带来的惊喜蜕变。

图片

“一老一小”,“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它们关系着民生,连接着民心。“老人与孩子,是丈量城市温度的两把尺。”横沥镇公共服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银发长者的笑容是城市暖气的温度计,稚童奔跑的身影是人文关怀的晴雨表。当老有所依与幼有所育同频共振,一座城市的心跳才最温暖有力。

从改造适儿化公共空间到培育专业托育队伍,从居家养老配餐到婴幼儿启蒙教育,横沥正以民生为针、以情怀为线,编织“朝阳”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温暖图景。当更多孩子奔跑在洒满阳光的成长之路,当更多老人安坐在紫藤花开的长椅,便是对“大城小爱”最生动的诠释。

文字:袁健斌 通讯员 黄晓妍 图片:袁健斌 横沥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