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打开路、建管并举!东莞建筑垃圾整治取得新成效
东莞+ 2025-04-11 11:51:21

建筑垃圾治理事关生态环境保护。4月11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了解到,近年来,东莞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建筑垃圾治理的工作部署,按照“以打开路、建管并举”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建筑垃圾全链条综合治理工作,基本实现了建筑垃圾产生源头、运输监管、处置消纳等环节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高压严打建筑垃圾非法行为联合行动成效显著

自2024年10月至今,城管部门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先后开展了六轮“清源”行动,累计查处非法处置(受纳)场所33个,查扣违法车辆336辆,查处非法运输行为146宗,其中涉跨市非法运输行为47宗。今年以来,依托智慧城管平台、航拍和图斑比对智能分析技术,对乱倾倒、乱堆放等问题动态清零。

此外,我市还与广州、深圳、惠州先后签署备忘录,建立跨市联合执法和跨区域平衡联动机制,并已先后开展2次四地联动执法行动。通过对非法行为的打击,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量大幅提升。

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监管持续强化资源化利用

我市在全省较早建成建筑垃圾电子联单智慧管理系统,目前全市在建工地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率和排放核准率均达100%,实现工地建筑垃圾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监管。

目前,我市建有31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可满足资源化利用的需求。城管部门强化资源化利用厂监管,今年排查并整改涉安全生产、生态环境问题93宗次。

为顺应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我市还以前瞻性规划布局,建设消纳场作为应急和中转调度场所,当前正加速推进岭山畔山消纳场等重点项目,进一步补齐消纳短板,资源化利用能力持续增强。

与此同时,针对小区、农村装修垃圾,我市探索“政府主导、试点先行、行业共治、全民参与”的工作方向,在六镇街开展首批试点,并创新探索“一个链条、两个支点”工作模式(以物业服务企业、村(居)委会为支点,建立一个“线上+线下”装修垃圾规范处置链条),以市民便捷规范收处为出发点,打造“线上预约+线下收运”处置链条。目前,茶山镇已建成装修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其他镇街正稳步推进中。

深化“1+3+N”体系构建长效治理机制

深化系统性治理思维,东莞城管还积极探索了符合东莞实际的建筑垃圾“1+3+N”(以1个专项规划为引领,建立工地、小区、农村三大产生源3个全过程规范处理链条,配套完善N项工作机制)综合治理体系,做好“打、建、管、宣”四方面工作,进一步提升建筑垃圾规范管理水平。

“打”指的是严厉打击非法行为。坚持开展建筑垃圾“清源”整治行动,全链条严厉打击建筑垃圾非法行为,并用好与广州、惠州、深圳执法联动协作机制,严厉打击跨市非法处置建筑垃圾行为。同时,针对码头船运行业开展专项排查,严厉打击未经核准经水路运输建筑垃圾行为。依托智慧城管平台以及航拍等信息化手段,市镇两级城管部门对各方反馈涉建筑垃圾问题线索“动态清零”,推动社会面非法倾倒处置乱象得到根本性扭转。

“建”指的是完善全过程治理体系。推动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发挥好市级建筑垃圾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推动各镇街完善建筑垃圾联合执法、全链条管理等工作机制。持续推进装修垃圾规范化收运处置。

“管”指的是全链条精细管理。推动建筑工地100%纳管,以电子联单制度为抓手落实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整治各类源头排放违法行为,推动工地落实“一不准进,三不准出”(无证车辆不准进,未冲洗干净车辆不准出,不封闭车辆不准出,超装车辆不准出)。联合住建部门推进“无废工地”建设,推动源头减量、规范管理成为建筑行业自律新规范。用好省跨区域平衡处置平台,与周边地市强化联动,拓宽本市渣土出路。抓好资源化利用场所监管,制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地方标准,推动再生产品认证和推广,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宣”指的是科普宣传。推动各镇街组织开展“五进”宣传,做好建筑垃圾有关政策法规科普宣传,提升市民对建筑垃圾规范管理的意识,营造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围。

文字:张雨倩 图片:东莞城管供图 编辑:刘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