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感谢你们,两年来我终于能睡个好觉了。”近日,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普通外科病房里,44岁的刘女士(化名)紧紧握住林树文主任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作为曾被18cm巨脾折磨了两年的患者,她此刻腹部平坦,困扰她的腹痛、头晕症状也完全消失,能够成功出院。
女子患18cm罕见巨脾,随时危及生命
近日,刘女士和家人来到滨海湾中心医院普通外科主任林树文的门诊。“疼起来连饭都吃不下,夜里还经常被痛醒。” 刘女士自述两年前,她就发现右腹隐隐作痛,如今,症状愈发严重,还出现了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四肢乏力等情况。
林树文检查时发现,刘女士右上腹部有明显的压痛,脾脏肿异常明显,B超结果显示:门静脉增宽,胆囊多发结石,脾脏明显肿大,脾静脉明显增宽。血液检查结果为:血红蛋白仅62g/L(成年女性正常值为110-150g/L),典型的中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林树文介绍,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会导致红细胞生成出现异常,让红细胞变得脆弱易碎,从而引发严重贫血。由于红细胞的大量破坏,脾脏会过度活跃,不断吞噬这些异常的红细胞,久而久之,脾脏会变得异常肿大,形成巨脾。
最终经腹部CT检查,刘女士脾脏直径长达18厘米,巨大的脾脏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考虑到刘女士脾脏异常增大,质地脆弱易碎,且与周围组织存在粘连,手术的精准度要求极高,操作难度大幅增加。手术团队讨论后认为,采用腹腔镜全脾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微创手术方案。
据悉,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显著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多学科协作,让她顺利出院
“整个脾脏都要切除吗?”面对患者家属的疑问,林主任解释道:“脾脏在正常情况下发挥着清除病菌、衰老红细胞等重要作用。但当它因疾病变得异常肿大时,就会反过来破坏正常的血细胞,加重贫血症状,甚至可能破裂引发大出血。切除脾脏,虽然会暂时影响部分免疫功能,但随着身体的适应和恢复,其他免疫器官会逐渐代偿。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痛苦。”
手术中,当 3D 腹腔镜镜头探入腹腔时,可以发现患者脾脏像气球般占据整个左上腹,与膈肌、胃壁形成致密粘连,分离过程中若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医疗团队通过超声刀在狭窄间隙精准切割。经过约1小时的紧张奋战,手术顺利完成。整个手术过程基本无出血、无需输血,取出的脾脏体积约为188mm×176mm×102mm。
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刘女士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身体恢复得非常顺利。术后第9天,刘女士出院时说道:“真心谢谢你们,是你们的精湛医术与悉心照料,让我能这么快康复,重获健康,这份恩情我铭记于心!”
“目前,地中海贫血尚无法根治,但通过早期筛查和诊断,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的发展。大多数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在血液检查中表现出异常的血细胞形态。”医院专家建议,如果市民家中有地中海贫血的家族史,或者生活在高发地区,建议进行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应进一步完善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