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桥鸟瞰图
■莞城中心小学市桥校区
■商业街区焕发一新
■阅读驿站
■象塔街
从莞城西城楼出发,沿着西正路步入市桥社区,厚重的西城楼静静矗立,见证着城市的岁月变迁。一侧的休闲广场已变身为绿色生态公园,承载着明代广东军事海防记忆的南海卫城墙遗址,也正朝着考古遗址公园的方向蜕变。向东前行,曾经老旧的楼房换上崭新外立面,狭窄道路拓宽变平坦,临街商铺排列整齐,各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幅优美、文明、和谐的生活图景徐徐展开。如今的市桥社区,正从环境美向发展美、风尚美不断迈进。
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夯实和美社区基础
市桥社区的西正路至市桥路段,是东莞城区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区,过去这里基础设施老化、楼房外立面陈旧、车辆乱停乱放问题突出。但如今,街区面貌焕然一新。道路宽敞平坦,两侧商铺经营有序,临街楼房粉刷一新。这些变化,是市桥社区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成果见证。
人居环境的改善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关键。2024年,市桥社区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和背街内巷升级改造工程,通过微改造、小提升,优化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常态化、全域化。社区对西正路、市桥路等多条路段,以及草塘小区、老干部宿舍沿街建筑外立面进行翻新,这些改造既保留了街区的历史风貌,又提升了居住品质,为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社区奠定了基础。
为缓解辖区停车难,市桥社区对无物业小区停车管理进行规划,在草塘小区实现智能化管理,有效减少了乱停乱放现象,改善了停车环境。
除老旧小区改造外,社区还对背街内巷进行升级。自去年5月起,登桂里、富贵巷等背街内巷开启“美颜模式”,改造工程保障了居民出行安全,也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挖掘资源提升品质,增进居民幸福体验
漫步市桥社区,文化地标随处可见。寺前街、兴贤里等历史文化街区,迎恩门、凤凰台等历史古迹错落分布。这里还有多所优质学校,以及东莞市博物馆、东莞科学馆等文化场馆。
如何利用好这些丰富资源,提升社区品质,让居民切实感受幸福?市桥社区党委书记陈旭明给出答案:以“文化惠民、教育利民、服务为民”为核心,推进社区环境提升。社区实施老旧小区和背街内巷改造、建设儿童友好慢行街区等民生工程;打造“智慧学堂”等品牌项目;升级城市阅读驿站,开展各类活动,惠及居民超1万人次;构建“校社政企”四方联动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助学慰问;联合开展义剪、书画进社区等服务。通过环境、服务、文化的全面升级,将品质提升转化为居民家门口的幸福。
在民生基层治理方面,原东莞图书馆莞城分馆市桥社区服务点升级为工艺美术主题城市阅读驿站。升级后的驿站新增自助借还书等功能,借助高科技为读者提供便捷服务。此外,驿站还定期举办文化沙龙、读书分享等活动,打造文化交流平台,推动“全民阅读”,构建“10分钟阅读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阅读乐趣。
同时,市桥社区结合儿童友好慢行街区建设,在学校周边设置儿童斑马线,提升社区整体品质。还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美丽庭院”示范点,通过组建团队、开展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市桥社区的发展,是“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历史文化与创新活力在这里交融,社区正以内外兼修的姿态,书写新时代宜居宜业的精彩答卷。
未来,市桥社区将继续推进“百千万工程”,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深化党建引领,推动文化资源下沉,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聚焦居民需求,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社区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