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黄江:车间里的“健康革命”
写意黄江 2025-04-08 17:32:45

在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重镇东莞黄江镇,一场静悄悄的“健康革命”正在车间里生根发芽:在该镇的海陆通实业公司,大家纷纷走进“健康小屋”体验血压测量,艾灸拔罐,针灸等服务。“最近上班总感觉很累,平时太忙了,趁此机会过来测量血压,心里放心一点”......员工们对健康小屋竖起了大拇指,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表示感谢。

 

“健康小屋”的模式实现了职工健康服务从医疗机构“端菜”到企业职工“点餐”的转变。去年,“健康副厂长”模式在黄江覆盖45家重点企业、服务5万产业工人,创造出员工年度健康咨询11650人次、职工满意度99%的亮眼成绩单。

 

 

01

搭建“健康小屋”

从治病到治未病的理念跃迁

 

去年11月29日,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的“健康小屋”迎来首批体验者。在这间30平方米的蓝白色空间里,放置着中药熏蒸设备与半导体元件相映成趣。公司的员工在午休时间完成了血压监测和颈椎理疗,“过去看次病要请假半天,现在下楼就能享受二甲医院服务。”该公司一名员工告诉记者。

 

黄江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的健康小屋.png

 

在该公司的“健康小屋”内,医护人员为企业女员工进行了甲状腺、乳腺超声检查,并提供了专业的健康指导建议。女员工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健康服务小屋就像一个温暖的健康港湾,让她们在繁忙的工作中也能随时关注自己的健康。

 

image.png

 

“健康小屋”围绕一个场所、一套设备、一套资料、一名宣讲员“四个一”的标准建设,配备血压计、体重秤等设备,免费为广大职工提供刊物、健康宣传资料取阅,测量身高、体重等健康服务。

 

据介绍,“健康小屋”模式构建起了“1名‘健康副厂长’+N支医疗团队”的服务矩阵,18位中级职称以上医疗专家带领80余名医护人员,对接服务黄江镇45家重点企业,将二甲医院标准的医疗服务送进工厂车间。2023年黄江镇配置了5间“职业健康小屋”,在此基础上,去年黄江镇又在企业建了2间“健康小屋”、学校建了1间“爱眼小屋”、社区建了1间“老年人健康小屋”。这些配置颠覆了传统制造业“机器优先”的刻板印象——它不是医疗资源的简单位移,而是对企业医疗服务的系统重构。

 

黄江社卫中心主任漆云良表示:“我们不是简单地把诊室搬到工厂,而是打造企业版家庭医生体系。”“健康副厂长”就像企业版的社区家庭医生,实现了职工健康服务从医疗机构“端菜”到企业职工“点餐”的转变,医生下沉到工厂生产一线,解答了员工的健康困惑和难题。

 

 

02

共筑“生命防线”

“三位一体”健康治理新范式

 

去年10月份的一天,一通急促的求助电话打断了“健康副厂长”钟芳鸿的晨间巡查。海陆通实业有限公司一名员工在骑电动车上班途中不慎摔倒,导致颈部开放性损伤,鲜血瞬间浸透工装。电话那头,伤者因失血引发的眩晕已导致语言断续。

 

“保持按压,侧卧防窒息!”钟芳鸿一边通过电话远程指导现场人员实施应急止血,一边带领“健康副厂长”团队携带急救包冲向事发地点。医护人员迅速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配合冰敷收缩血管,成功将出血量控制在安全阈值内。

 

图片

 

当120急救车抵达时,伤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钟芳鸿将详细填写的《院前急救记录单》交接给接诊医生,其中精确标注了伤情发展时间轴、处置措施及用药情况。规范的院前处理为后续手术争取了宝贵时间,患者脱离危险。

 

这场“生死时速”的背后,是东莞在全国首创的“健康副厂长”制度持续发力的缩影。除了承担应急救护职责外,“健康副厂长”还统筹职业病防治、心理健康疏导、传染病防控等12项健康管理职能。

 

安世半导体有限公司的员工关系负责人王莉感慨:“我们公司是在去年正式运营‘健康小屋’的,作为对接人,我认为能够给员工‘看病开方’才是最实际的。随着和卫健部门的沟通,‘健康副厂长’除了宣传健康知识,提供医疗服务,还能帮助员工提高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看到公司员工的健康状况和体检数据,我逐渐了解这个工作模式的有效性。”

 

image.png

 

 安世半导体有限公司的“健康副厂长”李秀云告诉记者,团队每月至少开展1次健康咨询及义诊活动,在此过程中发现慢病患者及高危员工36人;此外,还对员工2024年的体检报告逐一分析,统计公司里亚健康人群约200多人。在她的工作台账上,详细记录着这些人员的健康档案,对其进行持续的健康宣教并跟踪随访,让“健康小屋”成为企业传播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科普阵地。

 

image.png

 

数据显示,2024年黄江镇“健康副厂长”服务团队到重点企业累计开展健康义诊、急救培训、健康管理等现场服务63场次,企业员工11650人次,重点企业急救培训覆盖率已达80%,疑似职业病发病率降低15%。这些数字背后是医疗服务模式的根本转变,团队分析制定各工厂企业的卫生健康状况及服务计划,精准订制专属的健康方案,同时要建立企业健康诉求收集反馈机制,定期收集企业的健康诉求和满意度,逐条逐项研究解决,为企业排忧解难。

 

 针对基层医疗资源较薄弱的问题,“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的举措已被纳入2025年黄江镇“八大民生实事”,政府大力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提升精准服务能力,政府、企业、“健康副厂长”共同落实健康管理责任,共同将“健康副厂长”打造成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双效载体,为“健康黄江”建设注入持续动能

 

image.png

 

而作为政企间的“健康纽带”,“健康副厂长”机制正加速提质扩面。黄江镇将通过“目标—计划—执行—落实”全链条推进,目前已建立“一企一策”健康服务清单,通过制定个性化应急预案、优化生产环境、实施分类健康管理等举措,为重点岗位职工提供职业病监测干预,2025年将覆盖更多的规上企业,逐步实现向中小微企业延伸,构建覆盖全域的企业健康生态体系。

 

 

03

定义“幸福坐标”

健康生产力释放的乘数效应

 

长期以来,企业健康管理被视为“成本项”——职业体检、医疗补贴、病假支出等被动投入占据主流。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如果想达到同样的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多投1元钱预防,治疗费用就能减少8.5元。

 

当健康成为生产要素,将健康价值观植入企业基因,每一份健康投入都转化为效率跃升的支点。这种变化体现在三个维度:在时间维度,将健康管理从“8小时外”延伸至“8小时内”;在空间维度,让医疗服务突破医院围墙直达生产线;在价值维度,将员工健康从“成本项”转化为“生产力”。

 

这种深度融合在急救场景中也展现出强大效能,当海陆通实业员工遭遇意外时,“健康副厂长”钟芳鸿团队快速抵达现场的速度,不仅源于物理距离的缩短,更得益于与企业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急救包存放点与消防器材柜并列,AED设备位置纳入新员工入职培训,医疗应急通道与物流通道共用电子标签系统。

 

2024年,黄江镇通过深化“政—医—企”联动机制,将健康管理转化为“生产力资本”,探索出一条“健康投入—员工活力—效率提升—效益增长”的良性循环路径。

 

image.png

 

黄江镇将“健康副厂长”服务重点企业数量从2023年的20家扩展至45家,覆盖产业工人规模突破5万人。这一扩容背后,是政府主导的资源整合。“过去企业健康管理‘各自为战’,现在通过政府搭台、医疗团队驻点,我们能用更低成本享受定制化服务。”

 

比如在安世半导体、海陆通实业等龙头企业试点建设“企业健康小屋”。仅30平方米的空间,却成为撬动健康生产力的战略支点:健康监测前移。配备智能血压计、体脂仪等设备,员工可随时自助检测;服务场景融合。每月定期开展中医理疗、慢病随访,将“治病”转化为“治未病”;文化浸润渗透。通过健康知识展板、互动问答机等,构建沉浸式健康教育场景。

 

目前,黄江镇已绘制出“健康副厂长”2.0升级蓝图:创新打造“健康+”智慧平台,构建医疗特色服务,依托数字化“健康小屋”在三个方面提质增效:数字赋能。加快探索“健康副厂长+智慧平台”模式,增设数字化健康管理设备,集成职工健康档案、职业病风险预警、实时问诊、健康知识推送等功能,推进“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服务升级。引入心理健康筛查、慢病管理、中医理疗等特色项目,推动“名医工作室”“家庭医生”进驻30家重点企业。通过示范企业培育计划,打造职业健康管理标杆案例,形成可复制的“黄江经验”。

 

正如黄江镇卫健局局长林焱浩在今年重点企业“健康副厂长”工作会议上所言:“当每个车间都配备健康守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拥有了最坚实的底座。”

 

从流水线到生命线,从生产效能到健康动能,这场始于车间角落的健康革命,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幸福坐标。

 

 

采写编辑|游卓妍

图片|黄江镇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