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人,今日买了把“清明扇”吗
东莞+
2025-04-04 22:06:45
今日是清明节,除了踏青祭祖、门前插杨柳、郊游、放风筝、打秋千等常见习俗,桥头地区还有着独特的传统——买 “清明扇”。这一风俗承载着人们赶走“小人”、扫除污秽的美好愿望,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桥头镇老街区,有着60年历史的稳记竹篾店就售卖“清明扇”。“每年清明前半个月,‘清明扇’就开始热销。”店主邓佰稳介绍,根据传统习俗,人们喜欢在清明节买一把扇子,这把扇子叫做“清明扇”。传统清明扇多为油纸扇,以油纸和竹片黏合而成。后来,人们为了方便,逐渐改用大葵扇替代。葵扇以其宽阔的扇面和粗犷的扇骨,比纸扇更具实用性,扇风更为有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传统习俗逐渐被年轻一代淡忘。市民罗小姐表示,她是从长辈口中得知 “清明扇” 背后的寓意 —— 驱赶 “小人”、扫除厄运。为了传承这一习俗,她打算在这个清明节买一把扇子,以应节气。
按传统习俗,人们会将 “清明扇” 从屋内扇至屋外,象征着将一切不吉利的事物和邪气 “扇走”。也有人选择将扇子挂在自家门口,以此挡煞、辟邪。桥头作家莫树材在《桥头故事》中记载,清明前夕是葵扇销售的旺季,大街上常见手持葵扇的人穿梭而过,人们以拥有一把精美的扇子为荣。这一习俗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驱魔辟邪美好愿望的表达。
实际上,买清明扇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在过去,没有电风扇的年代,随着清明过后天气渐热,蚊虫增多,一把大葵扇不仅能带来清凉的微风,还能有效驱赶蚊虫,同时具备遮阳防晒的功能,可谓一举多得。桥头民谣唱得“一把扇子好清风,时时在手中,一时唔在手,冇得打蚊公!”歌里唱的就是清明扇!
文字:袁健斌
图片:桥头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