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才汇南粤丨100%校招留才率的“特发”密码
东莞+ 2025-04-03 21:20:29

自从2023年10月收到东莞人社部门发来的“校园东莞日”请帖开始,广东特发信息光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特发”)的人力资源部门就在不知不觉中迈开了创造纪录的步伐:连续两年校招人才100%留岗!

广东特发解锁新成就的密码是什么?记者来到了位于寮步镇的特发信息寮步光通信产业园,找到了活跃在公司一线的年轻身影,寻找答案。

政企联动搭平台

校招筑基创“双百”留岗纪录

作为一家深耕行业多年的国有企业,广东特发的校招传统可追溯至2006年。近二十年来,校招已成为公司人才储备的核心渠道,目前各级管理人员中60%以上为校招自主培养,包括总经理王新龙、副总经理王晓锋、王华斌等核心管理层,以及众多技术骨干,均在关键岗位独当一面。

“这么多年的经验总结,我们觉得还是通过校招,将人才引入公司进行内部培养的模式更适合公司发展所需。”广东特发人力资源部经理余勇政介绍说。

广东特发的这种人才引育模式是否能真正获得年轻一代的认可呢?

“来公司这两年,我的进步是非常快的,工作上公司不仅有导师带着我们尽快上手实操,生活中公司也会经常组织各种青年交流活动。”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两年来,江中游已顺利成长为公司里能独当一面的设备部助理机械工程师,除了满意公司给出的福利待遇外,这两年他还萌生了在东莞成家立业的想法。

“第一印象就是专业非常对口,来到这边后,公司也给予了我们非常好的成长平台,公司的福利待遇也十分优厚。”如今已是广东特发技术开发部助理工艺工程师的袁丽霞,至今她都清晰地记得当时在“校园东莞日”西安站的招聘现场,广东特发人力资源部主管李秋宇站在东莞市寮步招聘专区展位前热情招呼的身影。

“2023至2024年,我们通过校招吸纳应届毕业生33人,创下了前所未有的100%留职率。2023届毕业生已逐步成长为业务主力,2024届新人正在实习中蓄力成长。这一成果的背后,既是我们将校招与国企担当紧密结合的实践,亦是公司将校招战略与政府平台进行深度捆绑的一次成功的探索,我们通过政企联动精准地把握住了校企之间的供需对接,别看我们这两年只引进了33名应届毕业生,但从目前效果来看,那是一招一个准,个个皆良才。”余勇政介绍说。

“四位一体”筑生态

全周期培养国企新栋梁

试水借力东莞职能部门搭建的平台的同时,广东特发深知要达成政企携手的真正效应,自身的努力和改变至关重要。

“市、镇两级人社部门不停地给咱搭平台,指导我们精准引才。那么,人才来了,我们就一定要兜得住才行。”李秋宇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承接好政企携手链接而来的人才资源,特发提出的“事业、文化、机制、薪酬”四位一体留才策略发挥了关键作用。

企业通过持续做强主业、拓展业务版图,为员工搭建广阔的事业舞台;以“责任、效率、坚韧、开放”为核心价值观,打造“共济、共创、共享”的文化氛围,营造简单高效的工作环境;依托科学公平的选任机制,确保人岗匹配、人尽其才;同时,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与职称补贴等多元福利,让员工的付出获得合理回报。

在人才留存与发展的实践中,公司构建了多层次、全周期培养体系。从特发集团“鸿雁计划”“远航计划”到初、中、高级后备人才库,形成梯队化人才储备;针对校招生量身定制“理论+实践”融合培养方案,通过入职集训、车间实操、轮岗历练、导师带教等环节,辅以阶段性考核,加速新人成长。此外,公司近年来强化内部课程开发与讲师队伍建设,推动经验沉淀与知识传承,确保每位员工获得持续成长空间。

3月16日至22日,广东特发又收到寮步人社分局的邀请,参加了“百万英才汇南粤”寮步镇“青春职通车”校园招聘行动。一周时间跨越广西、湖南两地,公司招才成果斐然,在现场就与41名高校应届毕业生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月28日,我们发出了第一批录用函,6位同学迅速响应,在24小时内就发起完成了三方协议。”李秋宇笑着说。

广东特发的实践印证了国企改革与人才战略协同推进的可行性。通过围绕城市引才资源和平台,打造出了一套全新的人才精准引育体系,不仅实现了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更在市场竞争中彰显了国企的活力与韧性。

文字:王子玺 图片:王子玺 受访者图 视频:苏祖洪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