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建好“一站式”解纷枢纽 绘就和谐善治新画卷
东莞+ 2025-04-03 21:19:38

曾经,面对矛盾纠纷,群众往往需要四处奔波求助。如今,只需踏进综治中心这“一扇门”,各类矛盾纠纷便能找到解决之道,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近年来,东莞积极响应全省部署,构建“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其中“1”是综治中心,“6”是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指其他综治力量,共同织就一张紧密的社会治理网。

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东莞构建全域覆盖的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有效整合政法力量与其他综治力量,激活共建共治“一盘棋”格局,让群众办事维权实现了“只跑一地”“只进一门”,极大便利了群众,也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防范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平安基础,有力护航城市的繁荣稳定。

规范化建设综治中心“一站式”解民忧

麻涌一对夫妻因家庭琐事争执不下,气氛一度紧张至剑拔弩张的地步。为化解这一矛盾,社区民警迅速通过信息云平台将这一矛盾纠纷事件流转至麻涌镇综治中心。镇综治中心随即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联调机制,协同妇联组织开展“一案一策”联合调处,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夫妻双方最终和好如初。这是麻涌镇综治中心“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典型事例。

走进麻涌镇综治中心,2000平方米的开放式服务大厅内,信访接待、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窗口一字排开,部门工作人员、驻点律师、调解员、社工正为来访群众提供贴心、专业的服务。该中心着力构建矛盾纠纷“全流程闭环化解机制”,通过“登记受理—先行调解—风险研判—分类流转—跟踪督办—案结事了”六步工作法,确保问题处理环环相扣、无缝衔接,实现让群众“进一扇门,解所有忧”,展现了综治中心高效、便捷、全面的社会治理能力,是东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东莞紧紧围绕全省关于“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积极作为,稳步推进市镇两级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进程,着力强化综治中心作为“一站式”服务枢纽的核心功能,致力于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市综治中心融合市智慧网格管理中心、法学会、公证处以及中立法律服务社等同处办公,主要以非警务矛盾纠纷的高效处置为核心切入点,通过科学统筹推进全市矛盾纠纷处置工作的开展。该中心依托政数一网统管搭建市信息云平台,链接“12345”政务平台与警务信息平台,制定劳资、教育、家庭、经济等权责清单,指导全市行业主管单位、镇街(园区)按流程全面铺开矛盾纠纷处置工作。这一创新在横向和纵向上加强了协同合作,也极大地提升了矛盾纠纷的处理效率与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市各镇街(园区)综治中心已全面完成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咨询服务室、网格工作室、部门进驻室、监控研判室、群众接访厅等“五室一厅”标准化建设,实现了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应急联动服务、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心理服务、民生服务等平安建设资源的深度融合,不断强化“一站式”服务的便捷和高效。

在选址布局上,各镇街(园区)综治中心充分考虑群众需求,将中心建设在便于群众到访的位置。以南城街道综治中心为例,该中心与街道办事大厅仅一街之隔,创新性打造了“社会治理一条街”,将沿街而驻的司法分局、南城法庭、民政服务中心、调解中心等资源进行统筹整合,形成强大解纷合力,力量协调联动,实现了对群众诉求的快速响应与高效处置,去年中心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

此外,全市613个村(社区)综治中心也同步完成中心更名挂牌工作,与镇街(园区)综治中心联动,共同构建了一个上下贯通、有序有效的工作体系。

以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为驱动,东莞正展开一幅市级统筹协调有力、镇街实战服务扎实、三级衔接联动紧密的善治画卷,为城市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法治化引领 全链条化解矛盾纠纷

今年3月10日,长安镇综治中心、司法分局及长安镇调解委员会荣幸地接收到群众许先生赠送的一面锦旗,以表达对其在解决长期争议中的深切感激之情。许先生原就职东莞某公司,2020年时不幸遭遇职业性中暑,并经鉴定确认为工伤,属八级伤残,后续与企业之间关于工伤赔偿、工资补偿以及社保补缴等问题的谈判陷入长时间的僵局。许先生就争议事项向长安镇综治中心反映,中心受理诉求后,协调人社分局牵头成立工作组,联动司法行政等部门开展系列协调工作。

今年2月,工作组再次组织了一场面谈,旨在促成许先生与其所在公司之间的和解。经过深入沟通与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共识,决定维持现有的劳动关系,公司方面承诺将为许先生补缴以往欠缴的社保费用,并确保后续社保的正常缴纳。此外,公司还主动为许先生的后续治疗依法办理了相关休假手续,以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与责任。许先生对此次调解结果表示了高度的满意,一桩困扰双方多年的纠纷终于得以圆满解决。

遇到问题找法,化解矛盾用法。

东莞将法治思维贯穿各级综治中心运行全流程,通过健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行政三级办理、诉讼、法律监督的法治化路径,将矛盾纠纷化解导入法治轨道。

在南城街道,街道综治中心与各类调解队伍、法律服务力量紧密融合,通过发挥中心指挥调度的核心作用,有效推动政法机关、职能部门的资源向基层聚合下沉,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去年3月,南城街道依托综治中心建设,创新成立东莞首个由法庭直接管理的调解中心。该调解中心整合法庭、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智网等综治力量,统筹开展民商事纠纷调解、非警务矛盾纠纷处置、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公益诉讼等矛盾纠纷调处业务,形成了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矛盾纠纷调处平台。该调解中心自成立之日起便展现了高效运作的能力,成立当天仅用半天时间便成功化解一宗买卖合同纠纷,彰显了其快速响应与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截至今年4月1日,该调解中心已累计处理案事件2789宗,成功化解矛盾1718宗。

今年上半年,南城街道调解中心实体化场所将对外开放,届时南城街道各解纷部门将进行常驻、轮驻、随驻,群众进门就像到办事大厅一样,前往对应的窗口就能反映情况诉求,寻求法治化解决途径。

在法治的坚实轨道上,东莞市镇两级综治中心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体验,诉求得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以法治思维高效服务群众、化解纠纷,使“遇事找法”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遵循的共识。

多元力量参与 激活共建共治“一盘棋”

在厚街镇综治中心的调解室里,59岁的王女士在接过那份期待已久的补偿协议时,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2021年,王女士因手指被机器割伤而引发的工伤认定纠纷,长时间未决。近期,在镇综治中心的不懈努力下,通过组织一次专业的“专家会诊”,这宗历时三年多的纠纷最终被彻底化解,为王女士赢得了应有的权益。

这次“组团式”解纷过程中,法官以专业的法律知识,讲透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和界定,人社部门精准指出工厂用工管理的瑕疵,湖南商会以乡音乡情疏导王女士情绪,公安部门协调补偿金额。多元力量的参与,在这事件的圆满解决上得到尽致体现。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市法院系统积极行动,推动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48个,创建“幸福小区”治理中心21个,树立基层治理示范小区典范22个。同时,检察机关主动作为,派出专门专业人员进驻镇街综治中心,设立“12309检察服务站”,健全“检察+网格”工作机制。全市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力配置“两个40%”双达标,社区民警兼任村(社区)党工委副书记,实现了警力下沉和社区警务工作的全面加强,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

村(社区)层面,全市613个村(社区)实现了专职人民调解员100%全覆盖,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专业的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同时,东莞智慧网格系统也在不断创新,推广建立了“网格+”机制,不仅建立网格员个人调解工作室,还积极联合法院、检察院力量,将法治元素融入网格管理工作之中,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法系统通过将资源力量下沉至一线,实现了对矛盾纠纷的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有效预防了问题的激化升级。面对疑难复杂纠纷,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吹哨报到”机制,迅速集结各相关部门的专业力量,开展联合调处工作。

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群防群治。东莞已组建起一支32.7万人的东莞义警“先莞队”,同时发展了2.38万人的兼职网格员,9.15万个网格出租屋微信群,推广“智网人人拍”小程序,使得“流动探头”遍布社会各个角落,街头巷尾涌现出众多“平安哨兵”,将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最末端。此外,东莞异地商会也积极投身平安东莞建设,以亲切的乡音乡情解开群众心结,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东莞以综治中心为核心“枢纽”,凝聚“专业力量”与“群众智慧”,为民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通过多元途径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让这座拥有千万人口的城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既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又充满了人性化的温度关怀。

东莞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的转变,从“分散式管理”到“一站式服务”的升级,努力把综治中心建设成为风险感知的第一触角、矛盾化解的第一阵地、平安守护的第一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莞,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东莞样本”,彰显社会治理的创新与成效。

文字:林朝丰 图片:市委政法委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