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东平河畔,“石”力崛起
佛山+ 2025-04-03 09:43:56

最近一段时间,霍氏家庙建祠500年盛典火爆朋友圈。作为岭南唯一一座超过500年的家庙,这次盛典备受关注,不仅是禅城区石湾镇街道石头霍氏一家一族的事,更是继美陶湾、佛山古镇等文化IP之后,一个新的文化IP的崛起。

此次盛典,不拘泥于对霍氏家庙历史文化的发掘,也是“以过去擦亮未来”的宣告。“石头片区发展规划”重磅发布,对外正式明确石头村的未来发展:一要成为岭南礼义传承第一村,二是文商旅教融合新地标,三是青年创新创业星秀台。

“灿烂的石头”要一直在禅城、佛山文旅产业的版图上灿烂下去。

(一)厚重的石头: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底气

石头村,这座南宋建村、因形状像石头而得名的岭南古村落,坐落在石湾镇街道南部,历经700年岁月洗礼。建村200年后,明代士大夫霍韬在此建家庙、立家训,一生致力于礼的研究和遵守。连明嘉靖皇帝关于“礼”的问题,都要咨询霍韬,最后其在礼部尚书、太子少保的位上去世。

霍韬的去世并没有影响其家族在佛山古镇的影响力,根据《明清佛山经济与社会变迁》记载,其家族影响力持续到清朝道光年间。其关于家族“做第一等人事,做第一等人物,占第一等地步”的追求和《霍渭厓家训》的制定,成功孕育出58位功名子孙和多位铭记史册的爱国爱家人士、商界知名人士、慈善人士等。他们中有与海瑞并称“二廉”的霍与瑕,有投井抗清的霍子衡,有一生把商业盈利反哺慈善的霍藻棉......

从明代起,霍韬一族就成为世家大族争相模仿的典范人家。而在他的影响下,祠堂建设也在珠三角地区普及开来。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建敏说,霍氏家庙群就是广东祠堂文化的活化石,在这里见证了岭南从礼仪的蛮荒之地到人文之邦。

由礼到义,由家到国。霍氏家庙不仅仅是岭南宗祠建筑的瑰宝,更承载着延续500年的礼义文化,也孕育出“重信守诺、义利相济”的商业精神,为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注入了独特的精神力量。

这种文化也为石头村现代发展注入了“敢”的精神。在佛山三旧改造中,这里成为旧改典范。2004年依托澜石国际金属交易中心崛起,成就千亿级不锈钢产业集群,“北无锡,南澜石”的行业地位至今未衰。2006年“滨海御庭”项目成为全省“三旧改造”标杆,为广东“三旧改造”贡献“石头经验”。

石湾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树凯表示,霍氏宗祠和家训传承500年来,早已超越了一族一姓的范畴,其中承载的修身齐家精神内核,和当前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他表示,在家国情怀的引领下,石头村才能一直生机勃勃、长盛不衰。广大海内外霍氏宗亲把个人和家族的传承发展,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积极报效祖国、投身时代、担当作为,在众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贡献。“这就是礼义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值得敬重的地方。”

(二)风口的石头:“时、势、义”相聚,在大势中扬优势

700年前,石头村是佛山古镇外的一处乡村。2002年,石头村从城区边缘跻身城市中心。如今,随着佛山城市中轴线与东平河水轴线规划的推进,石头村进一步跃升为市中心的核心腹地。

两轴交汇、市中心核心、滨水区域,给石头村铺陈出独一无二的地理条件。

从全球城市发展来看,市中心滨水区域开发意义重大。纽约哈德逊广场,由废弃铁路场站与工业码头,经多年改造,摇身变为集多业态于一体的活力区,带动周边繁荣,堪称城市更新典范。

国内,上海黄浦江两岸,广州珠江两岸,都是滨水区域发展的典范。

看大势,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最佛山”战略持续加码。

佛山身为粤港澳大湾区关键节点城市,正积极探寻城乡协同发展路径。东平河作为佛山的重要水系,沿岸区域生态资源优良、地理优势显著,开发水岸经济顺势而为。当前,东平河水轴线建设加力推进,北岸建设成果初现,石头村附近的青年公园屡次迎来热爆大湾区的演唱会。

石头片区发展规划的发布,正是顺应这一时代大势,契合“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致力于将东平河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区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石头村背靠城市中心区位,以及享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现代商贸活力的叠加优势在持续释放。可以说,时、势、义都汇聚于此,石头村必定大有可为,也一定大有作为。”石湾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树凯如此说道。

天时上,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机遇与广东的政策东风强劲助力;地利方面,城市中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人和层面,各方齐心奋进。

当天盛典上,不仅有土生土长的石头村人,也有各地赶来的霍氏宗亲。他们或感念或缅怀,也有的回忆起香港宗亲赞助免费读书的日子。当天,他们自己也在接力慈善之举,为新成立的石头霍氏慈善信托捐款助力,推动石头高质量发展。

石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霍浩德同步向全球霍氏族人发出一封霍氏家书,号召霍氏后人常回家看看,共叙乡情、共享机遇、共谋发展,让石头绽放更大光芒。

(三)灿烂的石头:从单一产业村向“文化+生态+经济”转型

石头的过去是辉煌的,石头的未来亟需绘就更好蓝图。

随着城市形象提升与产业升级压力,石头村急需以科学且前瞻性的规划进行统筹布局,推进特色文旅、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石头片区发展规划”适时发布,无疑将成为石头村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

面向未来,石头村将凭借南北向城市发展轴、东西向滨水生态轴以及贯穿村落的文化传承轴,实现“三轴”协同驱动,紧扣“文化赋能、产业焕新、青年逐浪、水岸欢歌”四大行动,全力促成“产城人文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再生,为城市发展提供全新范式。

文化赋能行动以霍氏家庙为核心,构建“一祠多景”的文化地标群,打造“佛山礼义坊”商业街。

产业焕新行动升级澜石金属交易中心为现代商贸综合体,改造旧工业区为小总部集聚地,引入电商直播、工业设计等新业态。

青年逐浪行动联合高校打造产学研孵化中心,建设青年公寓与创客公社。

水岸欢歌行动打造东平河微度假休闲带,整治新市涌建设商业街区。

与此同时,八大重点项目精准落地,涵盖文化街区、住宅、酒店等多个领域,进一步细化并夯实了发展蓝图。

其中,“宗祠文化沉浸体验街区”以霍氏家庙IP为核心,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青年创客公社”通过校地合作盘活村内物业,形成“学习-创业-生活”闭环生态。

从战略蓝图到战术落地,不仅强化了石头村的文化标识,更推动其从单一产业村向“文化+生态+经济”复合发展带转型。

展望蓝图,在笔者看来,石头需要做好三点。一是做文化基因链的重塑者,能够输出具有文化辨识度的“佛山故事”。二是城乡要素场的激活者,通过旧改焕新、青年创业、生态提升,石头村为佛山破解“城中村”发展难题提供范例。三是区域协同轴的枢纽者。石头村联动东平河经济带与城市中轴,促进文旅、商贸、科创产业协同。

这种多维重塑必将推动石头片区跨越式发展,正如霍氏家庙500年盛典所昭示的:只有植根文化,不断创新、变革,把石头放在大时空的领域内思考,方能以历史的厚度成就未来的高度。

石头村的下一站,是更广阔的舞台。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丽萍、卢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