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魔法牙膏”到“火山喷发”,桥头镇中小学生这样打开科技节
东莞+ 2025-04-02 20:34:21

4月2日,桥头镇2025年中小学生科技节在第四小学启幕。本届科技节由桥头镇教育管理中心、镇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以“奇思妙想·玩转科学”为主题,吸引全镇13所公、民办学校的50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通过“科技竞赛+科普展演+成果展示”三维互动模式,集中展现了桥头镇中小学科技教育成果,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创新实践的广阔舞台。

科技节赛事创新打造沉浸式科技体验场景

本次科技节设置了“科技竞赛、科普展演、成果展示”三大板块,涵盖电动拉力车竞速、无人机着舰、橡筋动力拼装等6项赛事。其中,科学知识竞答越野运动成为最大亮点,学生需在校园内7个积分点完成物理、化学、天文等学科知识挑战,将团队协作与科学思维深度融合。“题目设计巧妙,比如“为什么先看见闪光,后听见雷声”结合了物理知识,让我们在奔跑中感受科学魅力。”参加竞答的桥头镇中心小学学生邓芷涵表示。

在科普展演环节,各校以“科学+艺术”形式呈现实验原理:第四小学的“魔法大象牙膏”展现过氧化氢分解的震撼效果,第二小学的“变色可乐”揭秘花青素遇酸碱变色的化学原理,华立学校的“红外探秘”则通过自动水龙头演示传感器技术。“我们将传统文化与科技结合,比如‘漆扇’项目既展示了非遗技艺,又融入材料科学原理。”桥头光辉学校指导老师介绍。

活动现场,各校展位成为科技成果的“微缩展厅”:第四小学的语音控制红外遥控角度演示仪、第二小学的温室种子育苗系统、桥头中学的荷文化手工雕刻灯……其中,第四小学的“五大科技社团”尤为瞩目——无线电社团连续五年蝉联东莞市测向比赛团体冠军,创客社团配备激光切割机等专业设备,航模社团则在省级赛事中屡创佳绩。“无线电测向看似追逐的是信号,实则是“在混沌中寻找规律,在技术中保持人性”的底层能力。未来,我愿带着这份融合科技理性与人文热忱的体验,探索更广阔的跨学科世界。”无线电测向社团成员罗浚轩说。

科技教育成果显著,桥头镇打造科普教育高地

作为东莞市“科技创新强市”战略的重要实践,近年来,桥头镇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构建了“课程普及、社团深化、赛事提升”三位一体的科教体系。据桥头镇教育管理中心主任罗添煜介绍,该镇按照《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确保各校开设科学课、实验课,并通过“科学实验周”“科普430”课后服务等特色项目,将科技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通过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和活动,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桥头镇在科普教育方面的实力和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桥头镇第四小学作为科技特色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校建有150平方米的创客空间,配备激光切割机、各类传感器等先进设备。学校五大科技社团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其中无线电社团连续五年蝉联东莞市中小学无线电测向比赛团体冠军。据第四小学校长罗树平介绍,该校通过“课程+社团+赛事”模式,已形成“全员参与、分层培养”的科教格局。仅2024年,学生在省级以上科创竞赛中获奖56项,市级92项,并连续六年获评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示范学校。

活动中,东莞市教育局科学教研员朱柏霖以“三把金钥匙”——好奇心、探索力、报国志寄语青少年科技成长。他鼓励学生要像牛顿、爱因斯坦一样敢于追问“为什么”,并通过钱学森、南仁东等科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将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相结合。这番讲话既是对科学精神的生动诠释,也为桥头镇科技教育的深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次科技节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桥头镇的中小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推动了桥头镇中小学科技教育普及和发展。未来,桥头镇将继续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温梦玲 金媛媛 图片:记者 温梦玲 金媛媛 通讯员 邵锦烺 编辑:刘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