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有时刚喝完奶茶还没刷完一集剧,就开始跑厕所。别总以为是自己水喝多了,可能是膀胱在给你发“求救信号”。偶尔尿频、尿急不要紧,但如果还伴随着尿痛、血尿,那可别大意了,膀胱癌这个“隐形杀手”,就喜欢用这些症状伪装自己。
84岁的李奶奶(化名),2022年就开始频繁跑厕所,尿急尿痛,她以为是膀胱“老了不中用”,就没当回事儿。到了2023年1月,她突然双腿肿胀得像大象腿,还出现呼吸不畅的症状。家人吓坏了,赶紧把她送到当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李奶奶膀胱里长了个“不速之客”,还出现了血尿,有可能是患上了膀胱癌。
当地医生赶紧给李奶奶处理,水肿和呼吸困难的症状稍微缓解了一些,但问题还没解决。2023年2月,李奶奶被转至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检查发现,膀胱里的肿瘤直径接近7厘米,就像个“小肉球”,把输尿管都堵住了,导致肾积水,肾功能和心功能都出了问题。

入院后,泌尿外科医生在局部麻醉下给李奶奶做了膀胱镜检术。病理结果显示,确实是膀胱癌,不过好在是低级别的,没有明显浸润肌层,也没有转移。
医生们松了口气,但李奶奶年纪大了,还有其他基础疾病,手术风险很高。医生团队充分讨论后,决定用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
在家属的支持下,李奶奶接受了31次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治疗过程中,医生们就像“肿瘤猎人”,用高科技的武器精准无误地打击肿瘤。因为放疗时间很短,且过程中没有明显不适,李奶奶顺利完成了所有治疗。
治疗结束后,肿瘤消退了,血尿消失了,排尿通畅了,腰背的引流管拔掉了,李奶奶顺利出院。之后,她在当地医院继续做理疗和膀胱功能锻炼,并定期复查。
如今,两年过去了,李奶奶现在身体恢复得很好,家属满怀感激道:“如果当初因为年纪大,放弃治疗,后果不堪设想。现在的技术太厉害了!不用手术就能把肿瘤控制住,简直太棒了!医生们太厉害了。”
李奶奶笑着说:“我这把老骨头,本来以为撑不过去了,感谢医生,现在终于不尿血了,整个人也舒坦多了。还能和大家一起晒太阳、聊天、跳广场舞。医生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可得好好珍惜。”
健康科普
1.膀胱癌致病因素
膀胱癌,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占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
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化,膀胱癌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占新发病例的80%以上,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
2019年我国发布的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膀胱癌发病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但死亡率并未进入前10。这意味着尽管膀胱癌发病率比较高,但其整体治疗效果相对比较理想。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较为明确的两大致病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吸烟是目前最明确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约30%-50%的膀胱癌患者有吸烟史,吸烟者膀胱癌的患病风险增加2-3倍,风险率与吸烟强度和时间成正比。
职业暴露也是一明确的危险因素,约10%的膀胱癌患者是由于职业的原因长期暴露于油漆、染料、金属和石油产品所致,主要致癌物为芳香胺、多环芳烃、氯代烃等化学物质。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及基因异常也有关系,有家族史者发生膀胱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2倍,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同时,膀胱结石、膀胱憩室、血吸虫感染或长期留置导尿管等,也会增加膀胱癌的发生风险。
此外,既往接受过环磷酰胺化疗、滥用非那西汀及盆腔放疗病史,治疗糖尿病药物吡格列酮等均能增加患膀胱癌的风险。大量摄入脂肪、胆固醇、油煎食物和红肉,长期饮用咖啡、砷含量高的水,经常接触氯消毒水,长期食用人造甜味剂,染发可能增加膀胱癌的患病危险。
2.膀胱癌早期信号
一是血尿。约有90%以上的膀胱癌患者最初的临床表现是血尿,通常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有时也可为镜下血尿。血尿的程度与肿瘤大小、数目和恶性程度有关,可发生贫血,甚至休克。若能及时进行检查,就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是膀胱刺激症状。约有10%的膀胱癌患者首先出现膀胱刺激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而患者无明显的肉眼血尿。
三是排尿困难。膀胱颈部肿瘤或带蒂肿瘤阻塞膀胱颈部,或血凝块、肿瘤残渣阻塞尿道,引起排尿困难或尿潴留,造成充溢性尿失禁,不自主滴尿。
四是上尿道梗阻。肿瘤生长在输尿管口附近或侵犯输尿管可造成输尿管梗阻时会出现腰肋部疼痛、下肢水肿,还有部分晚期膀胱癌患者会出现发热、贫血、体重急剧减轻、肾功能损伤、腹痛等症状。
五是下腹部肿块。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或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触及下腹部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