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无言良师”!广东医科大学以生命文化浸润医学大思政课堂
东莞+ 2025-04-01 15:47:04

春风寄哀思,白菊献大爱。对于医学生来说,解剖学的学习尤为重要,这就离不开那些愿意捐献遗体或器官的无语良师“大体老师”。3月30日-4月3日广东医科大学延续多年的清明追思仪式在东莞、湛江两校区举行。以“恩重如山默无言,医路传承启新程”为主题的致敬“大体老师”活动,不仅是一场医学人文的实践课,更是一堂融合生命教育与思政育人的“大课堂”。

自2013年起,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就开始联合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坚持开展清明缅怀“大体老师”活动。十三年间,累计上万人次医学生接受生命教育,感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重量。

3月30日,湛江校区举行三场不同类别的追思活动。活动创新增设“生命教育长廊”,以图文影像全景式展现我国遗体捐献事业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发展的历程。解剖楼前,白菊与千纸鹤交织的献花台、写满感恩的留言墙,无声诉说着医学生对无言良师的崇敬。

首场活动在朗诵中拉开帷幕。团学干部一同诵读诗歌《生命的馈赠》。句句饱含深情的诗句,仿佛是从心底流淌而出的感恩之歌,倾诉着对“大体老师”无尽的追思。“您沉默的躯体是知识的海洋,您无言的教诲是医路的灯塔……”每一个字符,都承载着对“大体老师”崇高奉献的深深敬意。全体参与者垂首默哀三分钟,并以深鞠躬表达敬意。

第二场活动主要由低年级学生参加,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的吴天秀老师为其讲述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大体老师”的意义。她从解剖学学习本质入手,阐述其在医学界的重要历史地位,还联系临床知识,强调解剖学对医学发展的必要性。她从医学史视角,深入阐释“大体老师”的深远意义。正是有无数这样无私奉献的“大体老师”的有力托举,人类才得以不断突破医学认知的边界。

第三场活动主要面向毕业生群体展开,吸引众多毕业生到场。作为即将踏入新阶段的医学生来说,五年的成长离不开“大体老师”的付出,“大体老师”为其日后的解剖知识和手术技能巩固了基础,同时也让他们深刻地理解生命科学的内涵,感悟生命的可贵。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谭彩梅也来到现场向学子讲述自己工作中的见闻感受。她表示:“我认为身体的死亡并不是真正的死亡,当一个人的遗体被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他的生命便得到了延续。生命延续是逝者为这个世界留存的温暖,给无数绝望中的家庭带来一道曙光。”

活动尾声,全体学生在解剖楼前庄严宣誓:“我志愿以仁心守护生命,以敬畏对待医学,以奉献回馈社会!”铿锵誓言回荡在校园上空,与春风共奏医者初心的交响。

据广东省红十字会最新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广东省完成人体器官捐献736例,历年累计达7635例;完成角膜捐献465例,历年累计达6311例;完成遗体捐献260例,历年累计达2426例。湛江市红十字遗体捐献接收中心设在广东医科大学,由该校负责遗体捐献的接收和管理工作,2019年至今接收遗体捐献15例。广东高校骨干辅导员工作室(建设项目)——“知行青春”工作室主持人蔡晓颖表示:“‘大体老师’用生命最后的礼物诠释了大医精诚,既是医学教材的编写者,更是医者仁心的播种人。我们将持续推动医学教育、生命文化和人文关怀同频共振。”  

文字:记者 肖郅朋 通讯员 周圆 韩玉英 图片:通讯员 黄禹诚 黄润楷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