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莞香园|蔡东宝:清风园
东莞+ 2025-03-27 16:43:40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清风园

岭南多情,总爱在暮春把往事酿成一场烟雨。

当晨光洒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时,行人路上的苔藓仍挂着露珠,踩上去仿佛能激起历史的浪花。柳絮纷纷扬扬地飘,像是谁撕碎了半部史书,把史迹洒落在校园各处。清风园没有亭台楼阁,却以几处别致的廉洁风物,让人得以听见千年文脉在砖石之间的铿锵回声。

《却金亭碑记》复刻在廊桥水榭处,碑字由匠人刀刻,更显铁骨铮铮。碑文记载着明朝番禺知县李恺的却金往事,碑拓霜锋,瞬间划破了四百多年的风尘。

却金亭碑版画

当手指触碰到“却金”二字时,指尖不禁微微发热,当年廉洁奉公的那份赤诚至今仍旧滚烫。岭南自古商贸繁荣,货物随同江海奔流日夜不息。李恺便利通商不抽盘,更是把淤积多年的市舶河床冲刷干净。遥想克谐当年,百金推却了,气贯长虹。想其拂袖时,刮起的朗朗清风,曾抚慰过多少外国商人?时人总信奉“水至清则无鱼”,却忘了干净的河床,才是一个文明得以源远流长的根本保证。

瓷板画里的“小坞园”也迎来了春天。烽火战乱中,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早早便离开了温暖的“小坞园”,和同志们四处奔忙,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苦不堪言。新中国成立后,王作尧将军又联同族人,将“小坞园”捐建为“厚街前进学校”。时隔多年,将军为该校的题字依旧闪亮,引领着人们不断前进。

捐屋助学版画与王作尧像

湖风阵阵,吹着树林沙沙作响,仿佛在吟诵着“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等志士名言。鲜红的木棉花轰然坠落,惊起几只小鸟振翅高飞。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当年行军的脚印早已依稀,但革命精神仍在不断传承,青春学子正在继往开来。原来革命先辈从不以金银为饰,琅琅书声才是更美的勋章。

暮色浸染如意湖时,廉心岛已成水墨倒影。廉心筑岛上的一圈石柱,此刻也成了岁月的栅栏,正圈放着点点星光。对岸图书馆的灯火渐次亮起,倒映在湖面上,金光闪闪。

如意湖上的未来邮船

晚课钟声骤然响起,惊起了廉心岛上的一群白鹭。白鹭掠水而飞,翅尖点碎了湖中云影。水浪卷着残云,散向四周,卷起千堆云。风云渐定,白鹭归巢,又纷纷回到岛上。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好的教育,能让人锚定“廉心”,无论一生遇何惊慌、变乱,总能有所归依。

林风初起时,啸声阵阵,犹如万马嘶鸣。多年前移植的千株榕树已成参天模样,为校园织就了漫天清荫。木木成林的榕树,气根成了新干,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月光渗过叶缝,在草地上投下流光的溢彩,灿若星河。

《却金千载仰英风》剧照

夜幕下,学生们正在清风剧场轮流排演廉洁小品,其中《却金千载仰英风》已被评为全国优秀作品。就是在这样的点滴积累中,廉洁文化不但有着古老的锚点——却金亭、小坞园、廉心岛,还有了崭新的发展——清风成林。廉洁,正如那榕树的气根,垂地即成新干,将根系扎进文化的岩层。

晚风裹着柳絮掠过石阶,满园草木仍在喃喃细语。

清风园里没有神明佛像,却让每块砖石都成了育人的木铎。那些镌刻在碑文里的精神,终将在年轻的生命里复活成林——毕竟,这个民族最古老的根系,从来都深扎在“廉洁”的土壤之中。

 

征稿启事

“传递东莞好声音、讲述东莞好故事”——《东莞日报》副刊“莞香园”栏目欢迎读者投稿,字数1500字以内。尤其欢迎本地作者书写本地素材,且必须原创。如有侵权、抄袭、盗用等情况,需自行承担侵权责任。来稿请附姓名及联系方式,投稿邮箱:dgrbzwbs@126.com。

文字:蔡东宝 图片: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