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抢救、保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沙田镇近日正式启动疍家传统婚俗档案整理及数字化建设工程,通过邀请民俗专家团队开展系统性田野调查、口述史采集与影像记录,为这一独具沙田特色的婚俗文化建立永久性数字档案,并为后续活态传承提供基础支撑。

“基叔,您是哪一年结婚的?”“您结婚时的场景是怎样的?有哪些疍家婚俗呀?”广东省疍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水田与沙田镇文化服务中心群文干事等组成专家团队,在沙田镇先锋村何柏基家中与其深入交谈,了解疍家传统婚俗历史,并进行现场记录。除了入户访谈,专家团队还深入立沙岛、西大坦村、穗丰年村等疍民聚居地,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采集老人们讲述的婚俗流程、歌谣唱词及家族故事。

据了解,疍家传统婚俗作为岭南水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曾以“花艇迎亲”“咸水歌对唱”等特色仪式闻名。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疍家传统婚俗缺乏明确的代表性传承人,加上生活方式的变迁、现代文化的冲击等因素,原始的水上婚礼习俗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濒临失传。

保护疍家传统婚俗,不仅是对一种文化形式的挽救,更是对疍家人民集体记忆、情感纽带的守护,对丰富文化多样性、研究民俗文化演变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沙田镇启动疍家传统婚俗档案整理及数字化建设工程,多维度采取抢救措施,通过建档工程系统梳理古籍文献,整合现存婚俗器物、歌谣的图文资料,编纂完成《沙田镇非遗濒危项目疍家传统婚俗调查报告》。同时开展数字化留存工作,运用各种技术建成专题数据库。
近年来,沙田镇全力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非遗系统性保护方面,沙田镇成功申报“疍家传统婚俗”为2024年度市级非遗濒危项目,将“沙田镇龙舟队”成功申报为市级非遗传承群体,积极推荐咸水歌传承人叶敬银申报第七批省级非遗传承人。同时,完善非遗评估评审及档案建设。
在非遗场馆建设上,沙田镇目前建有疍家文化艺术中心、莞草种植基地、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和䲞沙花园村史馆等非遗场馆,各场馆及基地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助力非遗传承。同时,沙田镇精心打造“沙田印象”文化品牌,开展众多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此外,沙田镇还深挖亮点做好非遗传播,推出系列非遗元素文艺作品,制作高水平短视频,加大传播力度,全方位推动沙田镇非遗事业蓬勃发展,为湾区至美滨海港城建设注入文化活力,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