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心摄像头模组供应商高伟电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伟电子”)交出“现象级”年报。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激增170%至24.94亿美元,净利润增长155.5%至1.19亿美元,双双刷新历史纪录。业绩发布后,3月24日,中金公司火线调升目标价59%至36.6港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并预言其将成“端侧AI光学核心供应商”,同步调升2025年净利润预期16%至2.03亿美元,首次给出2026年2.44亿美元的盈利指引,可见市场对这家上市莞企的技术突围投下了信任票。

最大客户贡献超97%营收
高伟电子是电子移动设备的精密光学模组供应商,专注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及销售各类模组及系统集成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际知名品牌客户的智能手机、多媒体平板电脑、智能驾驶及其他移动终端。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4.94亿美元,较2023年的9.24亿美元,同比增长170%;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19亿美元,较2023年的0.47亿美元增长155.5%。每股基本盈利至13.9美元,增幅达152.7%。
2024年整体财务表现显著改善,主要得益于客户新后端摄影机模组订单增加。经营溢利达1.56亿美元,较2023年的5968万美元大幅增长。尽管毛利率从2023年的约13.8%下降至2024年的约11.7%、销售成本的大幅增加(从7.96亿美元增至22.03亿美元)并未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全球布局方面,中国依然是公司的核心市场,贡献了87.9%的营收,而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也展现出显著的增长潜力。值得注意的是,高伟电子的最大客户贡献营收占比从93%攀升至97%,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智能驾驶领域光学模组订单的显著增长。此外,高伟电子在越南、韩国等地的产能扩张也带动了资产规模的增长,总资产从2023年的9.43亿美元增至14.43亿美元,增幅达53%。

高伟电子表示,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并与合作伙伴深化战略协同,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抗力。尽管面临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场对精密光学元件的需求依然旺盛,公司在智能驾驶及高端移动终端领域的突破推动了业绩增长。
拟投9800万元加码自动化
不派息备战技术革命
高伟电子通过强化精密光学模组研发、优化供应链及深化与战略客户合作,实现了业绩的显著跃升。其中,人工智能(AI)与激光雷达(LiDAR)技术的融合应用为业务注入了强劲新动能。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7015万美元,同比增长39.8%,重点押注MicroLED显示技术与激光雷达(LiDAR)感知模块。

尽管业绩表现强劲,高伟电子宣布不派发股息,计划将资金用于技术升级及新市场开拓。高伟电子表示,虽然全球产业链波动与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存在,但AI、机器人及AR/VR等领域的需求将持续释放。
为了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及加快工序自动化,3月20日,高伟电子发布公告称,与立讯精密订立2025年机器购买协议。根据协议,公司将购买立讯精密集团供应的机器,代价上限为9800万元(可调整)。

随着AI技术推动终端设备的迭代更新,高伟电子有望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未来,公司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智能驾驶,加速激光雷达产品线落地,应对全球激光雷达市场14.7%的年复合增长需求;二是显示技术,加码MicroLED研发,抢占下一代显示技术高地;三是全球化产能,优化越南、印度工厂效率,降低区域供应链风险。
中金上调目标价至36.6港元
剑指“端侧AI光学霸主”
业绩发布后,3月24日,中金公司发布报告,将高伟电子目标价大幅上调59%至36.6港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考虑到公司在大客户处的成长空间以及港股消费电子估值中枢的上移,机构预测,其2025年净利润有望突破2.03亿美元,2026年进一步增至2.44亿美元,较当前业绩存在翻倍空间。
报告指出,高伟电子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170%至24.9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56%至1.19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9%。展望2025年,该机构认为高伟电子与大客户配合紧密,伴随后摄订单的全年出货、规格升级、机型下沉及潜在份额提升,公司有望继续实现可观的业绩增长。中长期来看,高伟电子有望成为大客户在端侧AI(耳机、手表、眼镜、MR等)布局上的光学核心供应商之一,同时激光雷达的放量也将为公司新增利润贡献,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
记者观察:
当一家曾被贴上“果链代工厂”标签的企业,其年报中“AI”“激光雷达”“MicroLED”等关键词密集出现时,这或许不只是业务转型的信号,更折射出中国制造从“微笑曲线”底端向上攀爬的集体野心。
高伟电子最新发布的2024年报,正是这场变革的生动切片:营收同比激增170%,净利润翻倍至1.19亿美元,盘中股价一度涨近13%创历史新高——亮眼数据的背后,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押注的,是这家公司从“代工组装”到“光学技术方案商”的蜕变故事。
翻开高伟电子财报,“最大客户贡献97%营收”的数据依然刺眼,但这已不再是单纯的“果链依赖症”叙事。对比2023年,其研发投入暴涨39.8%至7015万美元,研发团队扩充至占总员工数的15%,专利池新增23项光学设计专利。更关键的是,其核心产品已从传统摄像头模组,延伸至智能驾驶激光雷达光学组件、AR/VR微型显示模组等前沿领域。当市场还在讨论“果链外迁风险”时,高伟电子已把技术主权握在手中。
从东莞工厂流水线上的摄像头模组,到硅谷实验室里的激光雷达光路设计,高伟电子的转型之路,恰是中国制造向价值链顶端攀登的缩影。当中金喊出36.6港元目标价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跃升,更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产业升级的坚定信号。这场光学革命或许才吹响号角——当技术深水区的探照灯亮起,中国供应链的故事,注定不再只有“成本”与“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