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大爷突然发热、气促,被查出甲流、重症肺炎、脓毒血症、主动脉瓣严重狭窄等多重威胁。在外院治疗两周后效果不明显,他陷入感染性休克,生命危在旦夕。关键时刻,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迎难而上,成功把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今年2月中旬,74岁的郭老先生(化名)因突然发热、气促到当地的一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甲流感染、重症肺炎、脓毒血症。
当地医生为他实施了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但治疗了两周后,郭老先生的病情并没有明显好转,最终被转到东莞市人民医院ICU救治。
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梁广柱介绍,郭老先生刚转院过来时,持续发热、血压低,血氧难以维持,处于感染性休克状态。
在ICU学科主任兼红楼院区ICU一区主任沈利汉博士的带领下,ICU团队迅速评估病情,制定抢救方案。通过调整抗感染方案,以及血滤、气管插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迅速控制住了肺炎和感染,纠正了感染性休克。
但之后郭老先生血压还是很低,有心源性休克的表现。为了进一步查找病因,ICU请心血管内科会诊。医生们完善心脏彩超等检查,发现郭老先生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沈利汉博士认为,解决了感染性难题后,瓣膜问题成为主要矛盾,要尽快解决。
心血管内科学科主任郭素峡会诊后也认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是导致他血压难以维持、心源性休克的根本原因,建议手术治疗。
由于郭老先生高龄,且患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还有房颤和肾功能不全等问题,手术难度非常大。但心血管内科团队迎难而上,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手术风险评估,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经过沟通和充分准备,3月8日,郭素峡主任带领团队为郭老先生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这是一种微创介入新技术。术中,在心脏彩超和DSA等设备的辅助下,医生们熟练地穿刺,利用导管将人工瓣膜送至病变的主动脉瓣处后释放,让人工瓣膜替代郭老先生病变的主动脉瓣膜。
手术过程
1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郭老先生的血压立刻回升。在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他恢复良好,术后第三天便拔掉了气管插管,家属非常满意。目前他生命体征稳定,还在接受进一步治疗。
郭老先生的成功治疗,得益于ICU和心血管内科等多学科的密切配合,也得益于近年来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微创技术的突飞猛进。
在郭素峡主任的带领下,医院成立了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采用国际先进的微创技术,成为国家级“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建设单位”,开启了东莞结构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治疗的新篇章。
郭素峡主任表示,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将与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血管康复中心等国家级中心齐头并进,一同推进东莞市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全面发展,为东莞及周边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为越来越多疑难复杂心血管疾病患者带去“心”希望、“心”未来!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正不断提升,其中,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老年群体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心衰、心绞痛、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容易引起猝死。单纯使用药物无法根治主动脉瓣狭窄,唯一的办法就是手术治疗。
以往,治疗心脏瓣膜病需要开胸、使心脏暂时停跳,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创伤大、恢复慢,高龄患者难以承受。而微创介入手术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为他们带来了新选择。
TAVR手术是指利用导管,将人工瓣膜送至病变的主动脉瓣处后植入,让人工瓣膜替代病变的主动脉瓣膜发挥作用的微创介入新技术。TAVR手术穿刺口仅笔尖大,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开胸带来的大创伤,不需体外循环,也不需要输血,术后患者恢复更快。
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1月首次开展TAVR手术,至2025年3月17日已累计开展56台TAVR手术,位居地级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