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阳春三月,行走在樟木头镇官仓社区,远处的观音山、旗岭森林公园郁郁葱葱,近旁的官仓河穿村而过、“三家巷”古建筑群古色古香。广东省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官仓社区,目光所及之处,秀丽的自然风光、整洁的村庄环境,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一幅奋进“百千万工程”、精心打造的“古韵客乡·作家村落”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画卷,正在官仓社区徐徐展开。

官仓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蔡仕明告诉记者,官仓社区位于樟木头镇东南部,面积3.2平方公里,地处莞惠公路和东深公路交会处,常住人口1.8万人。“如今的官仓社区,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有力支持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招商引资、营造商业氛围等渠道,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官仓社区资产达1.18亿元,同比增长5.1%,经营总收入达1675万元,同比增长16.3%,社区餐饮店、便利店等数量持续增加,商业氛围持续营造,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敢啃“硬骨头”
村容村貌有“气质”
“在培育省典型村和建设‘作家村’以前,官仓集体经济薄弱,猪舍成堆、瓦房破烂,非法废品收购站扎堆三家巷古建筑群,让人汗颜。近年来,官仓社区以建设‘中国作家第一村’为契机,通过整村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提升等多措并举,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大变样,实现‘质’的飞跃,居民物业有效增值,房屋出租率由原先的50%提升至100%,租金普遍提升30%-40%。”大学毕业后扎根官仓社区28个年头的蔡仕明感慨道。

蔡仕明表示,官仓社区现有企业约110家、市场主体约220家,经营收入主要以租赁业为主。2024年社区集体资产约1.18亿元,经营总收入约1675万元,同比去年增加约16个百分点。这些年他感受变化最深的是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落地落实,“美丽庭院”示范带建成、精心打造“古韵客乡·作家村落”文学赋能发展典型村。在农房风貌改造方面,社区以辖区振昌路为重点,针对两旁房屋存在赤膊房、老旧房屋,外立面墙面破损等问题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合计改造房屋79间,改造面积超3000平方米,切切实实让群众感受到社区的变化,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高。

此外,樟木头镇党委、镇政府投入3000万元开展官仓河碧道工程,以加固河岸、调整坡度等措施改善河湖环境,以增设口袋公园等措施美化整体岸线,呈现“绿化浓、生态好、环境美”的碧道公共空间。以建设广东省森林乡村和培育市“美丽庭院”示范点为契机,打造一条“美丽庭院”连片建设示范带,2024年新增绿植1176棵,森林覆盖率达68.03%,培育美丽庭院典型户20户,“三线”整治覆盖率100%。
敢挑“硬担子”
文旅发展有“势头”
官仓社区党委委员蔡彩萍介绍,近年来,官仓社区作为广东省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在推进社区经济社会建设,特别是社区以文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打造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方面成效显著。

牵住“文旅融合”牛鼻子,建强“作家村落”典型村。投入近3000万元做好“作家村”文学和文旅“两篇文章”,引进第三方优化管理运营,将文学资源与客家空间场景深度融合,持续做好“文学论见”等文学交流推广活动,与东莞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完善“大有文‘樟’”传播矩阵,开展“作家村”慢直播等项目,持续做好宣传推介工作。以新场景赋能文旅新形态,推进“作家驿站”和“官仓映巷”项目建设,打造具有浓厚文学氛围、独特文化气息的集装箱式商业空间,推动文旅产业进一步发展。

敢碰“烫山芋”,经济提质有“钱景”。官仓社区守正创新、积极作为,通过延伸“作家村”文学价值,整合官仓社区整村统筹规划、“三家巷文化旅游圈”建设工程等项目,激活返乡创业置业“一池春水”,巾帼创富小院结出“增收果”,成功培育1家书吧、1间咖啡屋,集体物业保值增值,村组负债率再创新低,社区银行借款“清零”。重点培育“古韵客乡·作家村落”文学赋能发展第二批省典型村、打造广东省森林乡村、东莞市“美丽庭院”示范带,获评东莞市特色精品村文化示范点、东莞市“旗峰竞秀”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揭榜攻坚行动优秀案例。

敢挑“硬担子”,文旅发展有“势头”。官仓社区从党建引领、经济发展、文化赋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平安治理六个维度发力,充分发挥了官仓“三家巷”清朝客家古建筑群资源优势,整合“作家+客家”特色文化元素,举全镇之力打造“中国作家第一村”文学赋能“百千万工程”的拳头项目。通过活化利用“三家巷”古村落,将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41间房屋进行保护性修缮升级,“作家村”受到省市镇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集聚97位知名作家,全国唯一挂牌的《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进驻“作家村”,获得市级以上荣誉500多项,人民日报、新华网、南方日报、东莞日报等超200+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作家村”。随着“作家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社区人居环境配套明显改善、居民物业租金收入显著提高,真正做到以文赋能、以文促旅结出“增收果”,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话】
东莞日报:当前官仓社区推进“百千万工程”进度如何?有哪些重点工程项目需谋划推进?

蔡仕明:当前,官仓社区根据功能定位、生态本色、人文底蕴和产业基础推动“百千万工程”见质见效。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2.0版本成果凸显,美丽圩镇客厅、作家村展馆、墨隐书房、花城出版基地、生态观光区等配套设施建成,正紧密谋划延伸“作家村”文学价值,整合官仓全域文旅资源、整村统筹、“银岭工改工”等项目,以“作家村”品牌撬动招商引资效益,吸引市场主体回流创业置业,村民房屋出租率近100%,2024年集体经济实现纯收入增幅6.1%。

2025年,官仓社区主要以“一轴·两核·三区”为统领开展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突出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轴。锚定“富民兴村”,发展“制造业+旅游”,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拆治兴”整村统筹,探索推进“凤山三王文化公园”经营性建设,优化调整集体经济收入结构,力争三年内集体经营纯收入年均增长3%以上。
二是聚焦“民生服务”和“平安官仓”两个重点。以“大型商超”思路布局整村运营,创造就业创业岗位,吸引乡贤、大学生和青年返乡创业职业。建设青少年文化艺术社,开展“她”力量全职妈妈职能培训,提供“一老一小”个性化社区服务,对文体活动中心维护升级,打造“便民充电驿站”,推进公共服务提质。同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积极宣传严禁电动车进楼入户和飞线充电,做好信访维稳,稳控特殊群体,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三是谋划“三大发展区”。在产业发展区,升级改造“贤达”“银岭”两大老旧工业园,探索“工业+旅游”发展路径。在文旅发展区,实施“作家村”3.0品牌战略,修缮老旧房屋打造精品个性化民宿,建设作家宴展厅、“墨香楼”美食坊、作家村公园等,以“链长制”将配套项目转化为“产业链”创造收益。在教育发展区,与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联动发展。打通600米道路通往官仓社区,将观音山流量融入“整村文旅”,同时布局樱花驿站“亲子游”版图,引进林下经济、低空经济、集装箱经济,落实“作家驿站”、农田教育基地、环村徒步圈、中药文化馆等一批研学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IP ,以文赋能、以文促旅,推动官仓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