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下午,东莞召开2025年全市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会议,总结2024年工作成效,部署2025年工作。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4年,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共建成长之城、提升人力效能”为目标,深入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九大行动,在稳就业、聚人才、强社保、促和谐等领域交出了一份厚重答卷,五项省级考核全获“A”等次,连续两年获评“东莞市工作优秀市直单位”,多项创新实践领跑全省,为东莞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盘点2024年成绩的同时,会议明确地指出了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高技能人才缺口等挑战,提出2025年要突出党建“三融合”和工作“三主动”,突出服务“百千万工程”、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突出服务“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主题,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施人社服务保障和改革赋能“7+5”行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继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东莞实践提供民生保障和要素支撑。
2024年人社“答卷”:创新突破谱新篇
就业优先:织密民生保障网
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高效落地,中央资金全部支出完毕,建成“1+33+140”零工服务网络,联动69个就业驿站,为重点企业解决用工超39万人。全年发放就业创业补贴3.17亿元,惠及28万人次、1.4万家企业;帮扶11.3万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担保贷款规模8.73亿元居全省第三。东莞“就莞用”服务体系、零工市场建设入选省级典型案例,经验获省委改革办肯定。连续两年“年初五跨省招工”获央视《新闻调查》专题报道,获评人社部“劳动保障新闻宣传工作优秀单位”。
人才强市:构筑创新驱动新高地
新认定特色人才571名,超目标90%;发放人才补贴4.2亿元,惠及3.59万人次;举办“校园东莞日”等36场引智活动,吸引超4000人达成就业意向;引进博士6300余人,博士后平台、省博士工作站数量全省领先。技能人才规模达165.49万人(全省第三),高技能人才占比38.18%超越苏州及全省水平,新增4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6名市技能领军人才。市技师学院跻身全省高水平技师学院行列,校企共建新能源等产业学院,中外合作培养模式加速产教融合。
社保惠民:打造多层次服务体系
社保改革稳步推进:个人养老金开户数突破178万,缴存4.03亿元居全省前列;工伤预防培训覆盖15万人,事故率降至0.45%;“退休一件事”改革试点办结3912宗,15分钟社保服务圈覆盖城乡。全省率先实现社保卡“全国交通一卡通”,电子社保卡覆盖率全省第一;“四智一体”智能经办体系全省推广,南城多项指标领跑全市。
和谐劳动关系:源头治理见实效
创新构建劳资纠纷“四早”全链条机制,欠薪线索增幅连续3月低于全省,1-2月实现负增长;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85.09%,信访、仲裁案件同比降幅超30%。全省首创新业态权益保障联合调解中心,劳务派遣机构总量压减18.1%,长安、虎门等地执法创新成效显著。“一会一员一提升”机制促进企业和谐共建,石龙、樟木头试点经验获全市推广。

2025年的两大行动“作战图”:锚定“人城产”融合再出发
东莞人社2025服务保障七大行动
就业扩容提质行动
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3万人以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超90%,帮扶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
举措:深化“就莞用”服务体系,开展职业指导下基层活动超500场;擦亮“东莞青年乐业节”品牌,对有就业意愿困难毕业生实现100%帮扶;完善创业全链条支持,全年促进创业1万人;建立企业用工长效服务机制,精准匹配用工需求与人才供给。
“莞爱人才”服务行动
目标:吸引超10万人才来莞,推动人才平台提质升级。
举措:实施好省“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加快出台“莞爱人才”政策,优化人才补贴拨付流程;争取建设博士博士后示范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东莞分港;优化松山湖、滨海湾港澳青创基地,强化湾区人才协同。
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行动
目标:新增技能人才8万人,培育人工智能领域技能人才1万人次。
举措:认定百家技能型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5.7万人次;开发智能制造等领域25个技能资源项目;支持技工院校升级,推动市技师学院东城校区改扩建竣工;承办省级人工智能职业技能竞赛,打造竞赛品牌。
事业单位服务效能提升行动
重点:加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推广《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目录》,优化编外人员管理;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提升基层服务效能。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创新行动
目标:新认定1-2家市级产业园,中高端业态营收增长10%。
举措:推动南城、长安等地建设产业园,引进3家知名机构;举办第三届东莞人力资源开发周,促进供需对接签约额增长10%;强化AI赋能,支持机构创新服务模式,评审优秀创新项目。
社保扩面提质行动
目标:工伤预防培训覆盖100万人,个人养老金缴存全省领先。
举措:稳妥推进延迟退休改革,完成“机关中人”养老待遇重核;深化“湾区社保通”,拓展社保卡“一卡通”应用;落实工伤预防“三重”行动,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至0.4%以下。
劳动者权益保障行动
目标:欠薪线索增幅低于全省,仲裁结案率超95%。
举措:深化劳资纠纷“四早”机制,推动欠薪线索动态清零;开展“莞薪无忧”专项行动,整治百个在建工程项目;推广小微企业劳动关系托管,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东莞人社2025年五大改革赋能行动
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行动
强基铸魂: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部署,推动党建与业务、文化“三融合”;
主动治理:强化“三主动”意识(主动发现、服务、治理),建立服务企业群众快速响应机制;
作风革新: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教育,整治“四风”突出问题,锻造清廉务实队伍。
职能职责优化行动
机制重构:优化科室职能配置,制定干部轮岗及培训管理办法,破除业务壁垒;
闭环管理: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全流程落实机制,明确任务标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效能倍增:推行“一线工作法”,推动政策制定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
基层减负增效行动
松绑减负:精简考核指标30%,压缩非必要报表台账,杜绝重复检查;
督帮一体:组建专家服务团下沉镇街,现场解决用工、社保等难题;
窗口提质:开展“微笑服务”专项行动,推广“无感智办”“容缺受理”模式。
运行效能提升行动
风险防控:完善内控机制,实现局属单位内审全覆盖,严控业务廉政风险;
微改革攻坚:借鉴“四早”机制经验,推出20项“小切口”改革(如灵活就业参保便利化);
安全底线: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构建人社领域意识形态风险研判体系。
数字人社建设行动
数据赋能:整合就业、社保等12类数据资源,构建政策智能匹配平台;
平台升级:优化“就莞用”系统,实现招聘、培训、补贴申领“一网通办”;
智能经办:推广AI客服“秒回”、智能预审等功能,业务办理效率提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