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莞市积极探索和开展集团化办学实践,推动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同时,形成了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的集团化办学东莞范式。
在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深化的当下,教育集团如何进行品牌建设与实践?日前,2025年东莞市集团化办学第一期沙龙活动在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大岭山镇实验小学举行。此次活动吸引教育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参加,共同研讨教育集团品牌的建设策略与实践探索,凝聚教育智慧、碰撞创新火花,进一步推动全市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
专家学者为东莞集团化办学建言献策
“19个教育集团入选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养对象,首批9个教育集团被认定为省优质教育集团。”东莞市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曹永浩介绍,2018年以来,我们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截止到今年2月,我们已经组建了市级教育集团98个,教育集团覆盖成员学校339所,基本实现了集团化办学基础教育学段和镇街全覆盖,“集团化办学的引领作用以及跨区域合作办学的突破性尝试,为推动全市教育均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大岭山镇实验小学执行校长黄帆以《以术载道·移动电梯|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主题,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分享了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与创新路径。
沙龙特邀原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现任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杨小微以“成为品牌:集团化办学的事业追求与文化境界”为主题进行主旨演讲。他重点围绕集团化办学可以成为何种品牌、集团化办学有什么样的事业追求、集团化办学可以达到何种文化境界等三大方面展开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为提升教育“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推动集团化办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在圆桌论坛环节,教育专家与教育管理者围绕活动主题展开深入探讨。集团化办学沙龙轮值主席、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建平分享了集团化办学以术载道的缘由、做法和成效,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副校长刘秋燕分享了学校推进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广州市体育东集团总校长曾丽红结合体育东教育集团品牌建设,提出了“倾力助力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建议,杨小微总结了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和方法,强调集团化办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融会贯通、不拘一格。
推动教育集团实现“内涵提质”跃升
实践证明,集团化办学是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新实践的有益尝试,是有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更大化、普及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力举措。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东莞深化集团化办学工作任务更重,今年,东莞将进一步优化集团办学资源,推动优质基础教育集团“提质扩面”,将更多薄弱镇街学校纳入优质集团范畴,要通过“强校带弱校”“老校带新校”的帮扶机制,促进师资、课程、管理经验的全方位共享,切实提升教育薄弱镇街的办学水平;
进一步优化集团化办学工作机制,在人员配备上,配强配足集团化办学精干力量,输出骨干全力帮扶新建校和薄弱镇开展集团化办学;在办学理念上,输出龙头校优秀办学理念,促进成员校办学提质增效;在办学成效上,从人才培养、教师成长、家长口碑等方面评价集团成员校,同时借助专家力量对集团进行质量诊断,提升集团办学质量;
进一步做精做强集团品牌,积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通过改革创新为集团注入新的元素,激发集团的办学活力,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AI人工智能赋能集团发展。围绕“强内涵、创特色、树品牌”,推动教育集团向“内涵提质”跃升,发挥优质品牌效应扩大辐射圈,为打造东莞教育强市全域优质教育生态筑牢根基。
曹永浩表示,希望各教育集团继续加强研究,龙头学校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提炼集团文化内核、创新管理机制、共享资源、课程联动等多种方式,在激发学校内生发展动力上不断创新探索。成员校要主动融入,精准对接资源,提升办学效能,发展特色教育品牌,同时反哺集团,形成共生生态。希望在座教育集团注重提炼实践策略,不断擦亮东莞集团化办学的金字招牌,共同推动东莞教育在共建共享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