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人九痔”,得了痔疮没什么大不了,然而,真正可怕的是把大肠癌当成痔疮。近日,位于凤岗镇的东莞广济医院就接诊了一位患者,他原本是来割痔疮的,却意外发现得了大肠癌。
治疗痔疮,意外发现结肠有问题
欧先生是一位中年男性,近日,他因长期痔疮和肛瘘问题,来到东莞广济医院肛肠科就诊。
他的症状并不罕见:排便时疼痛、偶尔便血,但这些都被他归咎于“老毛病”,一直没太在意。直到最近症状加重,他才下定决心来东莞广济医院就诊。
肛肠科医生经过检查后,初步诊断为痔疮和肛瘘,经过商量后决定进行外科手术切除。
然而意外出现了,欧先生在进行手术前的常规检查——肠镜检查时,发现了结肠多发息肉,其中直肠的一个息肉尤为显眼——大小约30×30毫米,表面粗糙,质地脆弱,触之易出血。
这种息肉在医学上被称为“高危息肉”,存在较高的癌变风险。
问题严重,是息肉顶部癌变
东莞广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雨旺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联系了欧先生的主管医生,共同查看了病灶,并进行了详细讨论。
讨论后认为,应先将欧先生转到消化内科,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彻底切除息肉,并送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当天下午,欧先生接受了ESD手术。手术非常顺利,王雨旺完整切除了息肉,并将标本送检。
几天后,病理报告出来了,结果显示:息肉(顶部)已经癌变。
医生感慨:能再早来半年就好了
虽然病理报告显示,病灶切缘和基底部没有发现癌细胞,但息肉顶部高度怀疑存在脉管侵犯。
为了进一步确认,王雨旺又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查,最终证实了脉管侵犯的存在。
脉管侵犯意味着癌细胞可能已经通过血管或淋巴管扩散,因此,欧先生需要追加外科手术,进行肠管切除和区域内淋巴组织清扫。
医生感到有点可惜:虽然欧先生的结肠息肉为早癌,外科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但如果能再早半年进行肠镜检查,并及时切除息肉,或许就能避免癌变的发生,从而免除外科手术的痛苦和风险。
【健康科普】
如遇以下症状,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是痔疮
1.大便习惯改变了
拉粑粑不再按照以前的规律,次数突然增加或直接便秘,甚至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这可能是因为肿瘤堵住了肠道,让肠道变窄,粑粑就不容易通过,便秘就来了。
2.大便带血
肠癌早期最明显的症状,血量一般不多。
痔疮和肠癌便血的区别:痔疮主要是喷射状或滴状的鲜血;肠癌主要是暗红色,还伴随有黏液,但也有结直肠癌早期是鲜红色的。
3.大便变细变扁
平时的粑粑很粗,突然变成了铅笔一样细或变成扁带形,有可能是结直肠癌出现了。因为肿瘤变大后,会挤压到粑粑,让粑粑变细。
4.肛门坠胀,总有排不尽感
由于结直肠有肿物,会刺激肠道,出现排便不尽的感觉,还有肛门坠胀,以及总有拉不出来东西、下身坠胀的感觉。
5.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癌常伴有腹胀、消化不良等,腹痛的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有轻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