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有些树木并不适合在此种植,无法展现出其应有的绿化和景观效果。因此,做好乡村绿化,选择树木品种一定要因地制宜。”
今年,市人大代表、望牛墩镇李屋村党总支书记李沃钦将关注点放在了进一步优化乡村绿化品质,赋能 “百千万工程” 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上,力求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两会,李沃钦带来《进一步优化乡村绿化品质,赋能“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建议。他在调研中发现:
绿化规划与乡村特色融合不足。部分乡村在进行绿化规划时,盲目照搬城市绿化模式,忽视了本土特色。在植物选择上,没有充分体现岭南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导致乡村绿化千篇一律,失去了乡村独有的韵味。

绿化建设资金投入与效益失衡。乡村绿化建设主要依靠镇村集体资金投入,资金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高质量绿化建设的需求。一些项目为了追求短期的景观效果,大量种植外来名贵树种,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这些树种对本地生态环境适应性差,后期养护难度大,成活率低,造成了资金的浪费,未能实现绿化建设资金投入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平衡。
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存在 “重栽轻管” 的现象,责任主体往往更注重完成栽种任务,而忽视了后期的养护管理,导致 “年年种树不见绿”。同时,农村缺乏专业的养护队伍和技术人才,无法对绿化植物进行正确的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施肥管理,使得植物生长不良,景观效果大打折扣。
群众参与绿化建设的主动性不够。许多群众对乡村绿化建设的认识不足,认为这只是政府和村(社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参与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全民参与乡村绿化的良好氛围。
针对这些问题,李沃钦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他建议市有关部门加强对镇街、村(社区)的业务指导,协助农村做好乡村绿化规划工作。要结合岭南文化和乡村自身特色,统筹考虑资金投入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平衡,量身定制绿化规划方案。在物种选择上,尽量选用虫害少、落叶少、管养容易的种类。

在绿化养护方面,要坚持 “养治结合、建管并举” 的方针,改变 “只种不管或管护粗放” 的现象。完善乡村绿化建设的养护管理制度,充实专业养护队伍,将绿化成活率、管养成效作为衡量工作完成情况的重要指标,确保建成一片、见效一片。
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对乡村绿化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觉意识,鼓励群众承包绿化后期管养工作,营造全民 “植绿、爱绿、护绿” 的良好氛围。
李沃钦表示,希望通过这些建议的实施,能够进一步优化乡村绿化品质,为 “百千万工程” 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添砖加瓦,让东莞的乡村更加美丽宜居,让广大村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享受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