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根扁担有我的历史”——中央及省市媒体齐聚桥头 深入探访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
悦读桥头 2025-02-28 08:47:31

守护六十载,共饮一江水。

2月27日,

在东深供水工程动工建设60周年之际,

中央及省市全媒体采访团

来到东深供水工程源头地——桥头镇,

依托全媒体平台,

通过专题报道、深度访谈、影像记录等多种形式,

全方位展现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历程与时代价值。

聚焦建设者群体,

讲述他们忠于祖国、心系同胞的感人故事,

展现跨越时代的家国情怀。

 

在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桥头抽水站,

全媒体采访团采访了东深供水工程

首批建设者之一的莫康平

一起走进那些年他与东深供水工程的故事。

图片

 

1963年,香港遭遇60多年来最严重的水荒,政府对市民限制供水。严厉的限水措施下,大伙儿排长队取水的场面成为当时只有6岁的邓先生难以磨灭的记忆。孩提时代的他经常跟邻居亲友扎堆在街头等候取水,“一整条街可能就只有一两个水喉,总是大排长队,可见当时的淡水有多珍贵。”

 

图片

▲1963年,香港遭遇60多年来最严重的水荒。

 

面对水荒威胁,300多万香港同胞把渴切的目光投向了祖国。周恩来总理获悉后,亲自批示建设东深供水工程。那一年,身为工程建设亲历者的莫康平年仅18岁。

 

图片

▲18岁的莫康平

 

“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莫康平表示,这句振奋人心的口号响彻各大工地,大家心往一处使,向时间亮剑,迎接着一个又一个严峻的考验。莫康平当时在湴湖抽水站工地负责土方丈量,由于施工装备落后,大伙需要通过人工开挖、肩挑背扛等方式,开山劈岭、凿洞架桥、修堤筑坝,掀起了劳动竞赛的热潮。为了更好更快地施工,莫康平挑了一根结实的竹子,做成扁担,用来挑重物,为了不让别人拿错,他还特意在扁担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图片

▲首期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莫康平

 

“这根扁担有我的历史,第一个拿来挑泥,第二个拿来挑行李,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为国家挑重担,为人民挑重担,为社会出力。”时光荏苒,这根伴随了莫康平半个世纪的扁担就静静地摆放在家里,搬家了几次,他每次都记得把扁担带在身边。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拿出来擦擦灰,看着自己多年的“战友”,那争分夺秒、不计回报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日。

 

图片

▲莫康平的“战友”

 

“想到香港同胞可以喝到干净的水,我就觉得很安心。”莫康平表示,如今他已经把这根扁担作为“传家宝”,交到了儿子莫剑良手中。

 

图片

▲莫康平和儿子莫剑良

 

接过这份沉甸甸的“托付”,莫剑良深感使命如磐、责重如山。在他看来,扁担不仅承载着汗水辛劳,更承载着人文精神,肩负起传承的使命,“由我们传承‘东深人’的家国情怀以及爱国奉献的精神。”

饮水思源,情系东深

这一跨越世纪的民生工程

将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图文:邵锦烺 东莞阳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