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东江之滨,闪烁着一颗明珠,宽阔的富丽富莞,崛起了石龙古城。”在东莞这片热土上,石龙古镇宛如一颗温润的明珠,静静地镶嵌在东江之畔。这里的每一块青砖,每一道飞檐,都在诉说着岭南建筑独有的故事。走进石龙,仿佛走进了一部立体的建筑史书,让人感受到时光在这里留下的深深印记。
漫步在石龙的街头,仿佛置身于时光的交汇处。一边是青砖黛瓦的岭南老宅,斑驳的墙面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一边是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折射着璀璨的城市光芒。这座古镇正以独特的姿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建筑美学。
清晨的阳光洒在石龙中山路的骑楼上,为这条百年老街镀上一层金边。我站在街口,看着骑楼下的商铺陆续开门,空气中飘来阵阵早茶的香气,恍惚间仿佛回到了童年。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牵着我的手在这条街上散步。那时的骑楼比现在热闹得多,杂货铺、茶楼鳞次栉比。外婆常在一家老茶楼买叉烧包,老板是个和蔼的老伯,总会多给我一个。我一边吃,一边数着骑楼下的柱子,那些雕刻着花纹的石柱就像一个个沉默的见证者,见证着街上的悲欢离合。
后来我去镇上读书,每次回来都能发现老街的变化。有些老店关门了,取而代之的是时尚的咖啡馆;斑驳的墙面被重新粉刷,却依然保留着原有的纹样;破损的雕花栏杆被精心修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最让我惊喜的是,那家老茶楼还在,虽然装修一新,但老板的儿子依然保持着老味道。
今天,我带着弟弟走在这条熟悉的街道上。他好奇地指着骑楼上的雕花,问这问那。我耐心地给他讲解,就像当年外婆对我那样。路过茶楼时,我买了一份叉烧包,老板的孙子笑着说:“这是我们店的第三代传人了。”咬一口包子,还是记忆中的味道。
傍晚时分,骑楼下的灯笼亮了起来。现代灯光勾勒出传统建筑的轮廓,既保留了古韵,又增添了新意。街上游人如织,有拍照的中年人,有散步的老人,还有像我这样来了不知多少次,但依旧不厌的年轻人。
站在骑楼下,望着这条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街道,我突然明白,建筑不仅仅是砖石的堆砌,更是时光的容器。它们记录着我们的故事,见证着城市的变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而石龙的魅力,就在于它既守护着传统,又拥抱着变化,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
作者: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 初三 9班 孙斌策;指导老师: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