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东莞市石碣袁崇焕小学 叶玮铭《点亮非遗之美:佛子凹点灯》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2-20 09:07:20
我的家乡在东莞市大朗镇佛子凹村,相传有个佛教徒曾在凹边歇息饮水,留下佛珠一粒,以示此地吉祥。后来,村民在凹边建一红石门牌坊,门前有一佛像安坐,凡入村需过其门而登凹,故取名佛子凹。
佛子凹村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点灯。听爸爸说,我出生在2018年的大年初五,是这年村里第二个出生的男孩,称为“二锣”,他作为“丁仔”(新生儿的父亲)在当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与其他的“丁仔”一起骑摩托车到茶山“请灯”(购买泥公仔和花灯)。凌晨二点,我的爷爷(灯公)和“头锣”(当年第一个出生的男孩)的灯公就架起铜锣在村内各巷道敲打,提醒“灯仔”们准时在祠堂集中。凌晨四点,“丁仔”们聚集在祠堂门前,整装待发。
爸爸说,冬天的寒风刺骨,但是每一位新爸爸都笑脸盈盈,因为这是我们的宗族文化——点灯习俗虽然是庆贺喜添新丁,但其包含更多的是对家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到了第二天下午两点左右,各“丁仔”家的“灯公”都会等候在村口,撑着长竹竿,拴着红红的鞭炮,迎接着“丁仔”们请灯归来。当大伙儿进入到村口,长辈们便开始燃放鞭炮,鞭炮声、锣鼓声震耳欲聋,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到了大年初一下午1点整,“灯仔”们就按照俗例,到祠堂门口放鞭炮,红纸飞飞,以示孩子以后健康成长,功成名就。
原来我的村里还有这样的非物质文化,可真是有趣呀!希望明年的春节,你也能来佛子凹村感受这盛大、隆重的点灯习俗。
作者:东莞市石碣袁崇焕小学 一年级 4班 叶玮铭;指导老师:周芳媛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