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东莞市清溪镇第二小学 曾梓琪 《东莞:春节里的魅力之城》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2-18 19:26:43

每当寒风吹落榕树最后一片黄叶,我的手指就会不由自主地摩挲起书包里那张泛黄的"清溪民俗地图"——那是去年春节,爷爷握着我的手画的。今年,我要以城市小小推荐官的身份,带您走进我心底最温暖的那个角落,那个飘着艾草香、响着麒麟铃的东莞春节。

灯火里的团圆密码

"琪琪,快来,灯笼穗子要系成同心结才吉利呢!"腊月廿三清晨,妈妈的声音裹着糯米香从厨房传来。我踮着脚把最后一只竹编鲤鱼灯挂上门楣,看它鱼尾上系着的铜铃在晨光中闪着微光。清溪老街的骑楼下,阿婆们正在往青石缝里插艾草,那些深绿的叶片让我想起奶奶做艾粄时,手指在糯米粉里翻飞的温柔弧度。

除夕夜的清溪河畔,千盏花灯次第绽放。最让我骄傲的是我们学校同学用竹篾扎的"百鸟朝凤"灯组,当老师点燃灯芯时,我看到去年在竹林里捡到的那根翠鸟羽毛,正化作灯影里的精灵翩翩起舞。爸爸把我扛在肩头,我的脸颊贴着大红围巾,看整条河变成流淌的星河,灯笼的倒影像一串串糖葫芦在水中摇晃。

麒麟踏过的青石板

年初一清晨,我被一阵清脆的铜铃声惊醒。趴在雕花木窗边,正看见邻家阿武哥戴着麒麟头在晒谷坪上练习"采青"。金红鳞甲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麒麟嘴里的铜铃随着腾跃发出清越的声响。记得六岁那年,我躲在阿婆的蓝布围裙后偷看舞麒麟,当麒麟突然朝我眨眼时,我哇地哭出声,惹得大人们笑作一团。

在青云书院前的空地上,客家山歌正唱得热闹。穿靛蓝布衫的春梅婶和系红腰带的阿昌伯对唱着《十二月采茶》,我偷偷学着他们转腔的尾音,却被旁边卖糖画的张叔逮个正着:"小琪琪来段《月光光》?"我的耳朵顿时烧得比春联还红,转身躲进飘着油墨香的书画摊,那里有音乐老师正在教游客用客家话写"天增岁月人增寿"。

舌尖上的年味记忆

穿过飘着腊味香的骑楼巷,远远就看见奶奶在祖屋天井里磨石磨。"慢些转,豆汁要像云朵那样白。"奶奶把泡发的黄豆轻轻倒入石磨孔,我握着檀木柄的手掌能感受到豆子变成琼浆的奇妙触感。蒸笼掀开时,客家酿豆腐的香气和着白雾涌出来,隔壁阿香婆总会准时出现在墙头:"老姊妹,今年豆腐里又藏了什么宝贝?"

在清溪圩市,戴凉帽的阿婆们用竹匾晾晒着金黄的腊鸭,空气里浮动着陈皮和八角编织的香网。我最爱蹲在"李记粄食"摊前,看阿李叔用蕉叶托着刚出笼的艾粄,深绿的团子裹着花生碎,咬下去糯叽叽的会粘住牙齿。今年我学会了用模子压"福"字米饼,虽然总把福字压成"胖娃娃",但张阿公说这是最特别的"添福饼"。

山水间的年节絮语

大年初三,我们全家总要登上银瓶山的青云步道。晨露还挂在相思树叶上时,山涧已传来此起彼伏的"新年好"。挑着红漆扁担的挑山工叔叔会变魔术般从箩筐里掏出野山橘分给我们,酸甜的汁水混着山风的味道,是城市里尝不到的清新。下山时采回的几枝野山茶,插在阿太留下的青花瓷瓶里,能香到元宵节。

夜幕降临时,祠堂前的空地上会燃起篝火。当舞火龙的金鳞掠过我的头顶,火光在每个人眼里跳动成星星。我握着小堂弟的手教他转陀螺,黄铜陀螺在青石板上旋转出金色的光晕,就像我们清溪人的日子,永远转着团圆的圆。

此刻我站在清溪河的老榕树下,看夕照把祠堂的琉璃瓦染成蜜色。如果您在元宵节前来,会看见我正踮着脚往许愿灯上写"愿清溪故事永远讲不完"。当千盏河灯顺流而下时,您会明白为什么我的书包里总装着那个画满标记的民俗地图——因为这里的每块青石板,都刻着让我骄傲的家乡密码。

作者:东莞市清溪镇第二小学 三年级 6班 曾梓琪;指导老师:饶晓红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