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味——咸鱼龙
寒假的劳动作业之一,制作一种美食,我特别喜欢吃奶奶做的东莞传统美食“咸鱼龙”。那天雨后初晴,青石板路上蒸腾着氤氲的水汽。奶奶牵着我的手走过百年老店“陈记”,橱窗里卧着几条金灿灿的"小龙",弯弯的身子盘成问号。"这是会飞的龙吗?"我踮着脚数龙须,却被咸香混着米香的味道勾住了鼻子。
系着靛蓝围裙的陈爷爷笑出满脸皱纹:"这是咸鱼龙,我们东莞人逢年过节都要请它回家。"他掀开竹蒸笼,白雾里游出十几条"小白龙",糯米粉揉成的身子裹着银亮的马鲛鱼干,鱼尾俏皮地翘着,果真像要腾云驾雾。
“你要不要尝尝?”陈爷爷递来温热的糯米团。我学着把面团搓成小蛇,塞进咸鱼块时总像在藏宝藏。可我的"小龙"不是露馅就是断尾,急得鼻尖冒汗。奶奶用布满茧子的手包住我的小手:"要像春风拂柳那样轻,看——"她手腕轻转,咸鱼块就乖乖躺进白玉般的肚皮里了。
年二十六那天,我穿着莞香黄的小围裙站在社区举办的“东莞非遗”展台前。蒸笼揭开时,二十条咸鱼龙在碧绿的芭蕉叶上"游动",海苔剪成的龙鳞闪着光。"这是用疍家人古法晾晒的马鲛鱼,配上水乡糯米……"我的声音起初像蚊子哼,可当看见香港游客惊喜地咬开金黄的龙身,听见小妹妹说"原来非遗美食会跳舞"时,胸前的红领巾突然变得轻飘飘的。
夕阳把骑楼染成蜜色时,我的红领巾上别满了点赞贴纸。陈爷爷送来最后一盘咸鱼龙,鱼干、腊肉的咸鲜在舌尖化开,糯米的清甜却久久萦绕。原来这弯弯的小龙里,游着大海的馈赠,藏着祖辈的智慧,更住着让我骄傲的东莞故事。
回家的路上,奶奶哼起了咸水歌。我摸着口袋里的钱币——那是游客们听完故事后塞给我的,忽然明白:当非遗美食游进心里时,整个世界都会尝到故乡的味道。
作者: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二小学 五年级 6班 刘芷琳;指导老师:古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