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清晨,我踮着脚擦拭客厅的玻璃,水汽氤氲的窗棂外,邻居家的三角梅正攀过栅栏。今天表舅要带上海的朋友来作客,母亲特意将莞香木镇纸压在红宣纸上,墨汁里调了金粉,教我写"有朋自远方来"的迎春联。笔锋游走间,忽然想起去年暑假在松山湖科技馆当志愿讲解员的经历,或许这正是向客人推介家乡的绝佳契机。
"这座数控机床能在一粒米上雕刻整部《论语》。"晨光漫过钢蓝色外壳时,我总爱指着展品向参观者介绍。去年深秋,父亲带我去拜访他的大学同窗林叔叔,在长安镇的智能车间里,机械臂正为远洋货轮焊接精密零件,飞溅的焊花比元夕烟火还要绚烂。林叔叔说他们研发的微型传感器,此刻正随着极地科考船穿越浮冰区,这让我想起可园博物馆里陈列的莞草编织品——百年前那些细密草纹漂洋过海时,可曾想到今天的"东莞智造"会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这份跨越时空的对话?
正午时分,领客人穿过骑楼林立的振华路。转角处"和记"烧鹅店飘来焦糖色的香气,老板明叔掀开陶瓮的刹那,琥珀色的脆皮绽开细密裂纹,像极了祠堂屋顶的琉璃瓦纹路。记得冬至那天,祖父特意坐公交从万江送来烧鹅,油纸包上还粘着片木棉花瓣。他说现在冷链车能把烧鹅送到北疆牧场,我却觉得还是坐在榕树下捧着荷叶包啃鹅腿最香,油星子溅在校服袖口,倒成了青春特有的印章。
午后带小客人参观国际会展中心的潮玩展。玻璃展柜里的机甲模型反射着虹彩,表妹去年设计的"麒麟小子"盲盒正在热销。设计师阿杰哥哥说,他们从寮步香市的老牌坊获得灵感,给机甲装上可活动的鎏金鳞片。当看到外国游客举着麒麟舞主题的潮玩自拍时,我忽然明白《考工记》里"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深意,原来传统与现代从来不是对岸的灯火,而是流淌在同一条血脉里的星光。
暮色初临时分,领大家登上黄旗山顶。俯瞰城市灯海如织,远处玉兰大剧院的光幕正上演千角灯全息秀。元宵节那晚,我和同学举着亲手扎的竹骨灯笼游街,灯面上描画的不是花鸟虫鱼,而是卫星轨道与数据流。非遗传承人陈婆婆说,她年轻时在莞草灯上绣过"超英赶美"的标语,现在的孩子用光纤编织星空,"变的是材料,不变的是祖祖辈辈眼里那簇光"。
归家途中经过西城楼,月光在明城墙砖上淌成银河。表舅的朋友抚摸着斑驳的墙砖感叹:"这里既有《清明上河图》的烟火气,又有《星际穿越》的未来感。"客厅里母亲已备好莞香茶,沉香在沸水中舒展腰肢,升起缕缕穿越六百年的烟霞。
夜深人静时,我翻开寒假研学手册,在"城市推荐官"的扉页贴上去年收集的纪念票根:松山湖论坛的芯片模型、潮玩展的鎏金贴纸、非遗工坊的莞香书签。窗外的木棉花苞正在积蓄力量,等待在某个清晨"噗"地绽开,如同这座始终在生长的城市,永远保留着破土而出的少年心气。
作者:东莞市第一中学 高一 27班 包若琳;指导老师:林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