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城市推荐官 | 莞城中心小学 黄彦嘉《竹香里的时光密码》
东莞日报教育濒道 2025-02-17 15:22:55

东莞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繁华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有车水马龙的东莞大道,人山人海的国贸大厦;可在这个寒假我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东莞,她是石龙镇的竹器街。站在竹器街斑驳的牌坊前,我总觉得自己握着一把打开时光的钥匙——这蜿蜒四百米的岭南骑楼街,藏着东莞最动人的城市密码。

冬日的暖阳洒在凹凸不平水泥路上,空气中弥漫着竹丝编织的清香。“霞女,睇下新编嘅竹篓得唔得?”“阿伯编出来咁系得架!”不知哪家说的粤语尾音总带着竹片相扣的清脆。老人的手指粗糙却灵巧,剖开的竹条在他掌心翻飞成细密的经纬。路边一只花猫在阳光下悠然自得地打盹,只有偶然有行人或自行车经过时,才动动耳朵或半睁开眼眯一下。

爷爷说,这里曾经十分繁华。明嘉靖年间石龙就设墟,民国《东莞县志》这样描述石龙墟市盛景:“石龙今日市廛开,车马纷纷拥进来。午后酒阑人尽散,白云依旧锁沧苔。”早在这个时候,开墟的石龙便有“九庙六桥鸣凤里”之说。“九庙”标志着石龙人烟稠密;“六桥”意思是石龙交通发达;而“鸣凤里”即指竹器街,取自“凤鸣在竹”这个吉祥的典故。当年这里的竹器顺着东江水漂洋过海,香港码头工人用莞竹扁担和竹箩卸货时,竹节里渗出的水珠都是东江的晨雾。我摸着街边摊贩的竹篮,想着这不就是最早的“Made in Dongguan”?

现在使用竹器的人少了,竹器街渐渐地变得宁静,街里只有几位老人仍然还在编织竹器。老人们特别喜欢向我们诉说当年竹器街的盛景和发生在这里的故事,看到他们骄傲的笑容,我仿佛回到了曾经繁华的那个竹器街。虽然如今来买竹器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有时他们也会自豪地说:“你们听说了吗?我们编的竹器被政府列为非遗了!”

暮色漫过骑楼雕花时,街上路灯昏昏地亮起。街外的远处,高楼耀目的霓虹灯,与络绎不绝而又一闪而过的车灯。街内外仿佛两个世界,却又完美地交融。爷爷说竹器街就像东莞的竹根,地面看着安静,地底早把坚韧的根系扎进了整座城市的血脉。此刻晚风吹过,我忽然听见岁月在竹节里拔节的声音——那是一个古老街巷与现代都市的私语,是东莞送给世界的竹香名片。

作者: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六年级 8班 黄彦嘉;指导老师:房尚梅

 

编辑:肖郅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