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人景色今犹在,园里春秋几往还。——题记
在东莞这座城市中,有一处被时光雕琢的园林,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静静镶嵌在繁华闹市之中,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它的美好。它就是东莞可园——岭南园林文化的瑰宝。
可园是由东莞人张敬修主持建造。它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幅写意江南的画卷,承载着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诗意栖居的理想。
走进可园,古朴的园门仿佛是一道时光的闸门,将喧嚣与忙碌隔绝在外。穿过园门便回到了那个时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草草草堂。这里曾是园主人张敬修的作画与休息之所,堂名取自《易经》“草草之草,其德则昭”,意在告诫人们,虽生活可以草草,但为人不可草草。草草草堂风格简洁而质朴,仿佛诉说着主人的淡泊与坚守。
沿着回廊漫步,便来到擘红小榭。这座介于亭、屋、台之间的建筑,因园主人常在此剥食荔枝而得名“擘红”。小榭前曾种有荔枝树,夏日荔熟蝉鸣时,园主人常邀宾客在此品尝鲜果,吟诗作画,别有一番风味。后人题联“烟花一放惊环宇;香荔千年梦故乡”,尽享岭南风情。
穿过擘红小榭,便是可轩。这里是张敬修接待宾客的地方,因门前种有桂花树,屋内地砖成桂花状,又被称为“桂花厅”。可轩的地面铺砖工艺精湛,砖与砖之间几乎没有缝隙,令人惊叹。更巧妙的是,厅堂中央设有铜制风口,通过地下管道送风,带来带着桂花香气的凉风,堪称“古代空调”。香风阵阵,送来的是似水流年。
继续前行,便是双清室。其名字取“人境双清”之意,“双清”也指门前曲池和湛明桥。建筑结构奇巧,四角设门,平面呈“亚”字形,寓意吉祥。室内的彩色玻璃窗花,是当时从欧洲进口的,阳光透过玻璃洒下斑斓光影,与岭南特色的蚝壳窗相映成趣,中西合璧,别具一格。
来到壶中天。这里以天井为中心,四周环绕着建筑,是园内绝佳的休闲场所。有联“园小无穷景,壶中别有天”,在这里,可以品茶、下棋,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惬意。从壶中天出后庭,便能看到广阔的可湖,湖面波光粼粼,令人心旷神怡。
沿着回廊继续前行,便是可园的制高点——邀山阁。这座高约17.5米的四层楼阁,是当年东莞县最高的建筑。登上邀山阁,俯瞰全园,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尽收眼底。尤其是远处的可湖波光粼粼,湖中的可亭犹如一颗明珠,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如今,东莞已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但可园依然静静地矗立在城市中心,成为喧嚣中的宁静绿洲。它不仅是一处园林,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份诗意。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可以寻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
如果你来到东莞,不妨走进可园,漫步于回廊,驻足于亭台,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在这里,你或许会发现,诗意并不遥远,它就在可园的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之间。
作者: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东城校区) 初二 19班 孙嘉瑞;指导老师:侯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