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鹅不成宴”,碌鹅香是寻常的人间烟火,是厚重的莞邑乡情。晨光熹微,巷陌深处,一家不起眼的小店灯火通明,门口牌匾上“碌鹅”二字苍劲有力。一阵浓厚的豉油香扑鼻而来,引人垂涎欲滴,催促着我开始寻味之旅。
“碌鹅,讲究一个‘慢’字,急不得”。老陈做碌鹅已有三十多年,一直坚守父亲传承下来的手艺。
老陈将一只七八斤左右的黑鬃鹅宰杀,拔毛,刨去内脏,洗净沥干,行云流水。紧接着,用毛刷将鹅的全身均匀涂抹酱汁。热锅倒油,待到油热,将鹅轻轻放入锅中“碌”制。这是个考验耐心与技巧的过程,火候把控、翻转时机都至关重要。老陈用铁勺不断翻滚鹅身,让鹅皮均匀受热。他紧盯着鹅,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那神情仿佛在雕琢一件艺术品。许久过后,鹅的表皮泛起金黄的色泽,宛如一块晶莹的琥珀。
将鹅放置一旁,老陈另起炉灶,将备好的香料,姜片、蒜头,放在锅里不断翻炒。说时迟那时快,他倒入一瓶二锅头,酒水与香料混合。刹那间,整个厨房弥漫着浓郁香味。接着,将碌好的鹅回锅,依次加入八角、桂皮、半勺豆豉……老陈耐心解释:“这调料的配比,多一分则味杂,少一分则香淡。”他挥动铁勺,反复翻炒,让鹅的全身裹满酱汁。
一切准备就绪,向锅里加入两大碗清水,盖上锅盖,调至中小火,开始焖煮。此时,卤汤咕噜咕噜翻滚,香味愈发浓郁。老陈时不时打开锅盖翻滚鹅身,以防碌鹅糊底。约莫一小时后,鹅在酱汁浸泡下,已然熟透。开始收汁。他将香料一一捞起,开小火慢熬,直至汤汁起胶,变得浓稠。
“丫头,看馋了吧!”老陈一边调侃着我,一边将碌鹅放至案板,娴熟地用刀将鹅切成块状,摆盘,浇汁,一气呵成。天光已然大亮,碌鹅泛着红棕的色泽,散发着阵阵酱香,正应了那句“碌鹅上桌,食欲满钵”。
我迫不及待地伸向这盘美味,一口下去,鹅皮焦香酥脆,鹅肉紧实不柴,酱汁的醇厚滋味在舌尖荡开,令人陶醉。“这味道,跟小时候一模一样,太正宗了!”一位食客赞叹道。老陈脸上露出无比欣慰的笑容。
在老陈店里,每一位食客都能从这盘碌鹅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莞邑记忆。漂泊在外的游子,碌鹅是无法割舍的乡情;对于土生土长的东莞人,碌鹅是城市变迁的见证。碌鹅香,早已深深融入东莞人的生活,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而老陈,就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用双手传承着这份美味,也传递着莞邑温度。
“晨兴享美味,暮至乐声扬”。在这里,满是认真生活的姿态,是一种鲜活的生命力。一城一味,一味一食,悠悠碌鹅香,厚植莞邑情!
作者:东莞市大朗第一中学 初三 5班 邱若琪;指导老师: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