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东莞市大朗镇新民小学 叶锦聪 《新春的璀璨灯火与文华传承——佛子凹村“点灯”记》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2-15 23:47:12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氛围,而我的家乡大朗镇佛子凹村一个具特色的传统习俗——“点灯”更是将这份喜悦推向了高潮。它不仅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展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共同期盼。

一、点灯仪式的见证与好奇

在今年这个特别的春节里,我见证了家中叔叔新生小宝宝的点灯仪式。活动当天,家中的气氛异常喜庆。“爸爸,这两位爷爷为什么天还没亮就开始敲铜锣?为什么这些叔叔都是统一开摩托车?车背后的大篮筐里到底装了什么宝贝……”,我好奇的问道。

二、点灯习俗的深刻内涵

爸爸抚摸着我的头,和我讲述关于“点灯”的故事。他说,“灯”与“丁”同音,在佛子凹村,每当有新生命降临,特别是男丁降生,村民们就会通过“点灯”这一仪式来庆祝,是村民对宗族文化的传承和敬仰。

三、点灯的步骤和礼仪

“爸爸,你说的点灯是打开灯的意思?”我仰着头问道。爸爸笑着一把将我抱起来,“聪聪,点灯可不是简单地打开灯哦,佛子凹点灯习俗可是大有讲究的”,它分为请灯、迎灯、开灯、结灯四个重要的环节:

(一)请灯,迎接新生命的曙光

请灯啊,是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的凌晨两点开始的。灯公,也就是新生儿的爷爷,会架起铜锣,在村里的巷道里敲打,提醒那些有新生儿的家庭,也就是‘灯仔’们,要准时到祠堂集合。然后,丁仔,也就是新生儿的父亲,会开着摩托车,带着大家一起去东莞茶山请灯。到了那里,我们会精心挑选一盏漂亮的花灯和一个泥公仔,把它们装进提前准备好的篮筐里带回来。这寓意着新生命的到来,将为我们的家族带来光明和希望。

(二)迎灯,家族荣耀的传递

接下来是迎灯。灯仔们会带着花灯,在村中长辈的引领下,穿过热闹的街道,把花灯迎接到家族的祠堂中。

(三)开灯,共庆新丁的喜悦

最隆重的环节是开灯仪式。中午时分,家中宴请了亲戚朋友,共同庆贺这一喜添新丁的美好时刻。宴席上,大家开怀畅饮,欢声笑语不断,整个氛围充满了温馨与欢乐。宴席结束后,按照俗例,“灯仔”们到祠堂门口放鞭炮,红纸纷飞,寓意着孩子未来能够健康成长,功成名就,惠泽家乡。全村人齐聚祠堂,见证新丁入族谱的庄严时刻,这一环节将点灯仪式推向了高潮。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花灯必须一直亮着,新添丁的家庭轮流到祠堂和门楼烧香拜祖,供奉神灵。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对祖先的敬仰,更寄托了家族成员对新生命的美好祝愿。春节期间,新添丁的家庭门前那明亮的花灯,成为了村庄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结灯,传承与感恩的谢幕

最后,当花灯明亮了十五个日夜后,便迎来了结灯仪式。在元宵节上午,各家的小花灯被撤下烧毁,而家中的泥公仔则被送赠给左邻右舍的小孩子,寄望他们能够代代相传,延续家族的香火。而在元宵节第二天上午,“丁头”会撤下祠堂和门楼挂的大花灯来烧毁,至此点灯仪式基本结束。随后的一天,“丁仔”们还会共同宴请村中60周岁以上的男丁聚餐,称为“灯饭”,以示对长辈的感谢与尊敬。

爸爸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点灯习俗的热爱与传承的责任感,爸爸还告诉我,“点灯”习俗虽然源于对男丁的期盼,但如今它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不再仅仅是重男轻女的表现,而是成为了对家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村民们通过这一习俗,传承着对宗族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欢迎大家在寒假期间来到佛子凹村,亲身体验这一充满魅力和特色的“东莞非遗”,感受东莞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作者:东莞市大朗镇新民小学 二年级 6班 叶锦聪;指导老师:张咏琪、黄艳红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