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是春节后第二个工作日。当天上午,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当天下午,东莞市政府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召开新春第一场新闻发布会,由市长带领市政府班子成员悉数出席,对2025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二号文的总体考虑和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对“企莞家”平台、企业服务专员机制进行推介,对今年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重点工作进行介绍。
观察这场新闻发布会,其发布阵容之强大,发布内容之丰富,发布政策之重磅,为东莞近年来所罕见。
东莞为什么要召开这样一场高规格的新闻发布会?又传递出了什么信息?
发布会伊始,主发布人就开门见山介绍,召开这场高规格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向社会各界释放“三个信号”。
第一个是释放经济大市挑大梁、扛重任的强烈信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殷切寄望经济大省挑大梁,省委全会、省两会明确要求经济大市挑大梁。刚刚过去的2024年,东莞迎难而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增速全省第二,充分彰显了经济大市的责任担当。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经济稳增长面临压力和挑战。东莞作为经济大市,要以更加厚实的硬实力担负好挑大梁的重任,力争为全省发展大局多做贡献。
第二个是释放接续奋斗、狠抓实体经济的强烈信号。
制造业是东莞立市之本。无论是过去5年东莞每年出台的市政府一号文,还是今年出台的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二号文《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都是紧紧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这是薪火相传,更是接续奋斗。宣示东莞将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全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三个是释放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抓早赶前的强烈信号。
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市政府坚持以上率下、干字当头,营造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浓厚氛围,把各部门、各镇街园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带动广大企业和全市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各项工作能早尽早、抓紧抓实。
高规格召开新春第一场新闻发布会,既是面对复杂挑战的主动破题,也是东莞作为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坚定宣言。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AI是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到了华为、DeepSeek、宇树科技等三家明星企业。其中DeepSeek就是AI界最靓的仔。
这股人工智能的风,也吹进了这次新闻发布会。会上,“拥抱人工智能时代”被两次提及。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虽然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比较成熟的领域主要在大语言模型,但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前景无限,人工智能与生产制造的融合空间广阔。
当前,东莞正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无疑是重构既有制造优势的最强助手。拥抱人工智能,是东莞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而东莞也旗帜鲜明地拥抱人工智能时代。
会上发布的今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就是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提出要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攻坚推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聚合催生新质生产力,不断巩固和增强东莞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为此,东莞拿出真金白银。未来3年,计划投入不少于30亿元财政奖资金、设立规模不少于50亿元的人工智能子基金群,面向广大企业、高校院所、社会组织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
东莞切入赛道明确。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终端两大主攻方向,打造国家级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高地、工业垂直领域模型应用创新高地。
选择智能制造、智能终端两个主攻方向,是源于东莞的产业基础、产业优势。
智能制造方面,目前东莞先进制造和高技术制造占比分别达50%和41.5%,累计认定120家智能工厂(车间)、推动8448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华为、OPPO、vivo、东阳光、新能德、慕思、奥普特等一批企业已将AI技术深度应用于缺陷检测、智能排产、匹配研发等生产环节。在这些头部企业、链主企业牵引下,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智能终端方面,东莞智能手机产量、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15.2%和4.2%,智能移动终端、智能装备、泛家居等制造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众多企业正在加快布局AI手机、AI机器人、AI服务器、AI家居设备等细分赛道,群起出击,势起难挡。
东莞在智能算力、工业数据、模型算法等方面也作了具体部署,并紧盯重大平台、创新人才、子基金群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东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
东莞力争到2027年全市可调度使用算力10000P以上,打造10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相关产业规模分别突破300亿元和3000亿元。
“国际制造名城”开始向“国际智造名城”进发。
一部手机,55%的价值来源于操作系统、专利设计等生产性服务,而非硬件制造本身。
这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魔力”。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从其他先进城市的经验看,生产性服务业是迈向2万亿GDP的重要增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以杭州市为例,2023年杭州GDP突破2万亿元,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8874亿元,占服务业比重63.2%,税收占比超7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实践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更是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
以制造业立市的东莞,长期以来对生产性服务业缺乏足够关注、重视和投入,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东莞经济结构中比较突出的短板。
迈上1.2万亿元新台阶的东莞,无论是经济迈向下一个万亿,还是庞大的制造业家当加快转型升级,都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更加优质的赋能需求。
今年市政府二号文的出台,点燃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二号文以“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8+8+4”产业重点环节所需的核心服务,未来3年计划投入超4.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软件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贸易服务、科创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商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发展,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领航行动”,力争培育壮大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超100家,因地制宜规划建设10个特色鲜明、空间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合、服务集成的集聚区。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比翼齐飞、相互成就,东莞迈向下一个万亿的脚步将更加坚实。
新闻发布会当天,全新升级的“企管家”平台正式试运行。其服务对象由原来的工业企业和规上企业扩大到全市所有企业。这是东莞对企服务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企莞家”整合了多个政府平台服务,企业查询政策、办理业务、反馈诉求不用到处跑、到处找。集合了各类企业诉求渠道,对企业诉求统一受理、转派、办理、回复,一站式解决企业难题。整合了各类涉企服务资源,满足企业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企业找服务就像在超市购物一样方便。
在线下,东莞在进一步升级企业服务专员机制。服务范围由“四上”企业扩展至全市企业,让每家企业都拥有“有求必应”的专业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向服务专员反映,由服务专员分类分级办理,确保每一个诉求都能及时处理。
全市所有企业,在“企莞家”可以像使用“淘宝”一样匹配政策、提交诉求,并实现“需求—响应—评价”闭环。
东莞以用户思维、体验思维,将互联网产品逻辑植入对企服务,不断满足广大企业对优质政府服务的需要。
企业有求必应,政府无事不扰。大中小企业生机勃发、上下游产业共同繁荣,高质量发展场景火热。
当然,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有GDP数字。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应该也是这场发布会将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与发布重磅产业政策并列的背后逻辑。
一直以来,东莞都高度重视民生工作,聚焦群众关切,集中财力物力,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建好一批民生项目、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践行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政府承诺。
新的一年里,东莞将在就业、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切的领域持续发力、加大投入。全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9.3万人以上,推动30万人次完成学历技能素质提升,帮扶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以上。新增公办学位3万个,推进9所公办普通高中项目规划建设。着重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努力让群众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聚焦“一老一小”及残疾人的现实需求,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用情用力托起他们稳稳的幸福。
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东莞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更安心、更舒心、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