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到东莞一定品尝什么美食?我一定会推荐你来尝尝林旁粽。林旁粽,不仅让人味蕾大开,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情感,同时也装着我的许多童年回忆。
每逢端午节前夕,奶奶总会带着我去采摘新鲜的林旁叶。那是一种纤长柔韧的叶子,背棱和两侧布满细密的小刺。奶奶总是小心翼翼地割取叶子,削去刺,再用清水洗净。看似简单的准备工作,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往往要花费半天的时间。我在一旁帮忙,虽然动作笨拙,却乐在其中。这些翠绿的叶子经过热水烫软后,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仿佛为粽子的美味铺下了第一层基调。
相比于市面上千篇一律的粽子,林旁粽以其手工编织的造型和丰富的寓意脱颖而出。糯米、红豆、眉豆、花生、沙姜等材料经过油盐和五香粉的调味后,填入用林旁叶制成的形状各异的“小口”中。这些造型别具匠心,每一个都取材于生活并承载着美好的祝愿:鱼篓寓意年年有余,好景常来;虾迳寓意做生意招财进宝,发财致富;枕头寓意安居乐业,生活无忧;神靴和凉鞋寓意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笔架寓意读书聪明伶俐,学业进步;狗头寓意家宅平安,人丁兴旺。
林旁粽的蒸煮方式也充满讲究,必须用柴火慢煮七小时以上。这样才能让林旁叶的清香充分渗入糯米和馅料之中,使得粽子的味道更加好。每一个粽子都像一个小小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而当它们放入锅中,开始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时,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美食召唤。小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守在锅边,期待着粽子的出锅,那种期待和喜悦至今难以忘怀。
作为东莞的传统美食瑰宝,林旁粽的制作技艺已在2016年被列入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林旁叶资源稀缺,难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它的每一片叶、每一粒米、每一种造型都饱含深意,让人在品尝时仿佛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产生了联结,堪称“限量版”的珍贵美味。
林旁粽的香气,是家的味道;它的形状,是生活的缩影;它的制作,是文化的传承。邀请您来东莞亲身感受这份浓浓的乡土情怀,和我们一起分享这份清香四溢的指尖记忆吧。
作者:虎门镇龙眼小学 四年级 1班 汤家睿;指导老师:苏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