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何在?路径如何?考量要素有哪些?……聚焦企业“出海”开拓市场,省政协委员彭富强带着问题深入调研,“我发现粤商在企业出海和开拓新兴市场方面中仍然存在若干挑战”。鉴于此,今年广东两会上,他带来了两份提案,建议优化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功能,协力打造广东省一流营商环境,助力粤商高质量出海。
优化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功能
近年来,广东企业在“买全球、卖全球”的全球化战略中走得更深、更远。“新兴行业也在这轮出海之中崭露头角,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个重大合作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角色需要再优化和提升功能,并将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进行融合贯通。”省政协委员彭富强认为,应该做到“六个再”:资源与产业链团再整合,企业跨境桥梁再筑固,科技创新再全面,金融服务再升级,专业出海人员再培养,专业服务再提升。
具体来说,他建议,充分发挥“4+2”即前海、南沙、横琴、河套以及港澳两地平台资源,联动发展协同增效。依托前海金融创新与高端服务、南沙制造业与物流、横琴文旅会展、河套科技创新,以及港澳国际贸易、法律服务、金融管理的深厚底蕴,可以构建一个强大的协同效应和产业联盟体系。如,通过定期举办“4+2”平台企业出海论坛,促进政策对接、资源共享、市场联动、人才交流,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助力其国际市场拓展。同时,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推动“政企银保”合作,提供个性化企业出海的金融保险服务。
“建立海外‘企业启航中心’,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彭富强呼吁,设立“企业启航中心”,可采取“派驻产业发展专员+整合社会资源”的双重策略,在海外创投活跃区域,利用多元化平台如工业博览会、科技创新周等,精准对接关键市场主体,通过高质量交流活动,传递“投资大湾区,共赢未来”的信号,加大对外资龙头企业及外资总部项目的招引力度。
彭富强还认为,广东还应打造“大湾区企业出海优秀实践案例集”培育“领航者出海计划”,“当中需要调动链条的力量,包括政府引导、机构助力、企业共建,共同培育‘领航者’带动产业链‘出海’的积极氛围。”
彭富强也建议设立专项基金,如“扬帆守望基金”,支持内地与香港科研项目合作,并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如学术会议、工作坊,深化合作,共克技术难关,推动成果应用转化,为科创产品出海积累实践和项目资源。
打造广东省一流营商环境
“广东省拥有世界级的运输和物流网络,使得更多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出现成为可能。”彭富强说,广东应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广阔市场中“拼船出海”,用好服贸会、“一带一路”峰会、进博会等品牌活动,解读海外国家热门产业合作方向和政策优势,为企业的对外贸易提供有利条件。他建议,广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多举措支持外贸企业,用好展会平台等资源开拓国际市场。
“这方面也可和香港加深合作。”彭富强介绍,香港已与中东多国签署关于投资保护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粤港两地可搭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企业出海“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官方全流程指引,完善并优化信息分享、案例展示等,发挥粤港专业服务资源优势,更好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
此外,关于营商环境,彭富强建言,广东推动“短板”变成“潜力板”,扎实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立足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切实担任起创新引领者和产业先行者的角色;推动“粤港金融行”提供更多样性融资和投资渠道给粤企在香港上市集资和各种创新政策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