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伞伞,白杆杆,撑起一朵“致富伞”。深冬时节,博罗县长宁镇福岗村红松茸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一朵朵红松茸从草秆中冒出,犹如一个个蘑菇精灵。不多久,这些鲜嫩的红松茸就会成为许多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福岗村红松茸种植基地为驻长宁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帮扶项目,红松茸的成功种植,不仅丰富了本地食用菌的品种,也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提供了新路子,以特色农业助力当地乡村产业振兴。
在福岗村红松茸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大棚内,分行垄种植着一垄垄的红松茸,只见草秆中,一朵朵红松茸成堆成串地从中萌出,样子十分精灵可爱,工作人员忙着采摘红松茸,大棚内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一边采摘,一边将菌杆上附带的菌丝塞回田里,刚采摘下来的红松茸,闻起来带着菌菇类特有的香气,拿在手上,个头大能有半个手掌那么长。当天采摘时,最大的红松茸单个重量达260克,普遍的也有30-150克重。
“这款红松茸是针对广东省气候条件专门培育的,而罗浮山下水质好,空气好,非常适合种植红松茸。”驻长宁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张榕胜介绍,这种红松茸品种为“中科1号红松茸”,由中国科学院华南国家植物园培育,因菇盖呈红色,且口感接近野生松茸而得名“红松茸”。
2024年8月,驻长宁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经调研考察,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帮扶措施,决定引进“中科1号红松茸”,并在福岗村挑选适宜的场地,联合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共同进行试种培育,目前该基地红松茸种植面积约有两亩。从2024年11月开始堆料培育,从元旦后开始进入采摘期。
松茸为大自然的馈赠,因此,在种植红松茸时,该基地也采用了仿野生的种植模式。“我们是遮阳网下仿野生培育,在田里先用泥土堆起垄来,再铺上厚厚的谷壳、玉米芯、木糠、稻秆等这些天然的材料,种植过程也不放任何肥料和农药。相反,松茸菌种碰到农药、化肥是种不活的。”张榕胜介绍说,培育红松茸最重要的就是温度和湿度,10℃-24℃的温度最适宜,湿度就要控制在70%左右,因此大棚内要配上喷淋设备,给红松茸保温保湿。
“这段时间温度适宜,红松茸长得很快,今天采摘了,明天又会冒出一波来。”张榕胜说,只要不破坏红松茸根部这些菌丝,塞回去地里菌丝还会继续生长,一直持续到春节后。
红松茸种植具有“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特点,适宜的生长期为11月到次年3月份,正是冬季农闲时候,不影响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种植。并且以农作物废料作为纯天然养料,即环保,又可创造客观的经济收入。目前,该基地首批成熟的红松茸产量达到了500斤,预计采摘期将持续至三月份。
红松茸具有“素中之荤”的美誉,久煮不烂,食而无渣,口感绵柔爽滑,营养价值丰富,适合炒、炸、炖、蒸、煮等多种烹饪方式,经济价值高。记者了解到,目前红松茸市面售卖价格为60元一斤以上,按个头大小分为多个等级,个头越大价格越高。
“目前,这个红松茸培育基地项目前期投入了2万元,预计产值可达4万元。”福岗村储备干部曾永亮表示,红松茸的培育种植,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路子,该项目实施以来,解决了当地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还为壮大村集体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下来,福岗村计划扩大红松茸种植面积,将红松茸打造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打响福岗村特色农业招牌,让红松茸逐渐成为当地的“致富伞”,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惠报全媒体记者黄桃 通讯员邱井湘
一审:林海燕 二审:刘恒志 三审:余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