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优秀民营企业⑪∣豪顺精密:坚守创新 人才赋能 新赛道上谱新篇
东莞+ 2025-01-06 11:20:07

【编者按】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工商联承办的“莞邑之光 向新而行”2024年东莞民营企业家日活动日前落下帷幕。大会发布2024年东莞市民营企业100强、民营工业企业100强、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名单,并为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青年民营企业家颁牌。为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的持续壮大,东莞日报将走访一批上榜的优秀民营企业,推出《东莞优秀民营企业》专题报道,让广大民营企业家继续站“C”位、当主角。

从五金冲压,五金模具起家,在风口中切入汽车与家电产业赛道。历经26载,东莞市豪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顺精密”)从东莞起家,将业务发展到全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2013年开始,豪顺精密就开始率先推行“机器换人”,到今天,已经拥有了年生产1640万PCS的能力。相继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市倍增企业认证,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成功推动了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在2024年东莞民营企业家日活动中,豪顺精密董事罗朝龙荣获2024年东莞市“优秀青年民营企业家”。

在东莞的民营企业群体里,豪顺精密是个独特的观察样本。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到发展成为新能源汽车精密组件、智能家电精密配件和光电模组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赛道里,豪顺精密如何突围?

聚焦产业赛道,技术创新锻造“硬”本领

在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订单”是最大的发展动力和盈利来源,从“三来一补”进化到“世界工厂”,在东莞这片以“制造业”起家的制造业热土上,也有许多企业在应接不暇的订单中迷失了发展方向。

依赖性风险、波动性风险、供应链风险、价格压力风险、技术创新风险……跟随订单不等于多元化经营,在整体快速发展的环境中,盲目追求订单和利润,很容易让“机遇”转化成“风险”。

怎样在眼花缭乱的机会中牢牢把握住企业的发展方向?豪顺精密务实求精,以“聚焦家电与汽车需求,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与产品,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使命,一边坚守,一边创新。

深耕赛道25载,豪顺精密成功实现了五金产品、电子产品加工等行业的领先地位,汽车结构件类产品领域的优势地位,成为细分领域领军企业。2022年,公司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3.5%,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3.3%,成为细分领域领军企业。

其中,多项技术如钣金件冲压焊接工艺、板材、板材切边模具以及板材切边工艺、显示器制造方法、适用于大功率背光模组的复合型散热铝及其制备方法、珍珠棉板材印刷用铜版模具的制备方法等在国内行业实现了“补短板”,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取得成效。

“多年来,公司以主营业务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布局周边产业,从而打通供应链的多个环节。”豪顺精密董事罗朝龙告诉记者,求专求精、求细求实,是企业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在当前显示行业已经越来越趋于智能化、小巧化,对精密配件的要求日益趋高,技术难度大幅增加的环境中。豪顺精密多年来的技术积累,为企业占领市场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豪顺精密的产品精度可以达到零点零几毫米,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越来越走向高端的市场需求。”罗朝龙表示,作为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豪顺精密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深耕通讯、汽车、家电、电子等领域。

人才赋能抓提升,技能强企促发展

企业是创新主体,一线工人是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豪顺精密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充分发挥产业工人在科技创新中的“基石”作用,落实三项举措,照亮产业工人赋能成长道路,助力企业引领新能源与家电精密五金件产业的集团化。

选拔激励优秀技能人才,加强产业工人自主创新。豪顺精密建立培训、练兵、比武、晋级、激励“五位一体”长效机制,让一线产业工人加入技术创新的进程中来。依托“广东省精密五金模具(豪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东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东莞市技师工作站”,组织各种技能提升活动,对产业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公司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由“老带新”“师带徒”“后浪计划”“技术攻关”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了从新员工培养到技术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全覆盖战略人才库。

此外,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交流等技能提升活动,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学习技能、钻研技能、提升技能的良好氛围,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公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助力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发展。

鼓励一线产业工人将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豪顺精密形成了尊重产业工人、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弘扬工匠精神,涌现出全洪杰、邝嘉豪等一批“东莞市劳模”“最美职工”“莞邑工匠”“首席技师”。公司制定了“事业留人”“文化留人”“激励留人”“福利留人”等机制,在物质和精神方面为职工营造稳定安全的就业环境。为企业科技创新、科技强企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重点面向一线产业工人结合本职工作深入开展节约成本、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各类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通过采纳实施各类合理化建议,在厂容厂貌、设备更新、管线改造、工艺改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提升。

文字:首席记者 曹丽娟 图片:曹丽娟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