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讲之前,我想问一下同学们,有人知道无人机是什么吗?”在黄江镇科技公园,来自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王勇副教授用一个问题吸引了许多人驻足倾听。
活动结束,掌声久久不停息。王勇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青少年学习实践,并为广大市民普及了航空航天知识,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活动开启前,科技公园提前做好预案,精心安排,热情接待,充分发挥科普主阵地作用。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科协的关心指导下,黄江镇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黄江镇科协”)积极探索、勇当科普先锋,在科普工作机制、特色科普品牌以及科普阵地建设等多维度实现长足进步,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普示范镇”“东莞市科普示范镇”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是全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镇街,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助推东莞高质量发展中绽放出“创新之花”。
■第十二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在黄江举行
构建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筑牢科普根基
科普工作的全面推进离不开完善的工作机制,黄江镇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科普互联机制。黄江镇党委、政府将科普事业深度嵌入全镇长远发展蓝图,赋予其关键地位,制定并实施《黄江镇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鼓励科技创新、科普推广;每年投入200万元科普专项经费,保障科普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科普场馆设施的迭代升级。
在此机制下,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黄江以镇科学技术协会为抓手,定期召开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构建部门间信息共享、资源联用、活动联办的桥梁,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宣传等多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同时,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投身科教事业,动员各创新主体和基层组织依托镇科技公园,通过联合举办科普活动,构建多方协同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为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者和广大公众搭建高质量科普服务平台。
“花式”科普培育创新文化
打造特色科普品牌
好的科普往往不是单方面输出,而是与受众双向互动。近年来,黄江镇科协不断创新科普活动内容与形式,擦亮科普金字招牌,围绕个性化需求做科普,化“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在科普品牌建设上,黄江镇科协逐步创新科普形式、增加科普范围、扩大影响,形成了“青少年科技创业大赛”“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和“科普示范社区与创客培育学校建设”等系列特色科普品牌。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巧妙采用“一场主场活动 + 三场分场活动”布局,深入社区、学校、企业,根据不同场所与受众特点开展针对性强的科普活动,连续两年获评“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在科普形式上不断革新,线上巧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开展科普直播活动,举行科普知识竞赛,进行科普作品征集等,打破时空束缚,拓宽科普辐射范围;线下告别传统“灌输式”科普,拥抱互动体验新风尚,通过各式各样科普实验、科技制作、科技互动体验等,引导广大群众主动探索,增添科普趣味性。
强化科普阵地建设
伸展科普之“翼”
黄江镇积极构建“1+N”科普教育平台,大力强化科普阵地建设,形成以镇科技公园为主,21个社区、辖内公民办中小学为辅的科普教育矩阵。
科技公园化身科普“活力引擎”,馆内完善配套设施,馆外巧妙“活”用场地,如将草坪变科普“试验田”,水池变海航体验区,户外广场变无人机模拟飞行表演区,构筑青少年科创体验“梦幻乐园”。科普示范社区与创客培育学校则发挥“灯塔”作用,日常通过开展科普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营造全民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目前,黄江镇4个社区获评“科普示范社区”,2所学校获评“创客培育(教育)学校”。
接下来,黄江镇科协将持续深化科普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通过强化组织建设、注重人才引领、强化联合联动,着力打造社会资源共享、智慧传播广泛、科普高效高质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构建社会化大科普格局,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本项目为东莞科普专项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