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百千万”特刊 | 民生实事可感可及 社会力量赋能增效
东莞+ 2025-01-05 22:56:04

冬日暖阳,东莞市第九高级中学、东莞湾区中学同日动工建设,新增8400个学位,其中高中学位达6000个。从义务教育到高中学位,从集体经济到人居环境,从产业发展到生态建设……东莞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千万人口与“双万”城市融合发展、共生共荣,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24年12月5日,2024东莞全球招商大会成功举办,506宗签约项目总金额达2565亿元。东莞用全球招商推进“百千万工程”,助力东莞更好地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记者 陈栋 摄

2024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加力提速之年,也是东莞的“投资年”。东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279”典型引领工作体系,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聚焦“镇域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提级、集体经济提质、人居环境提升、绿美生态建设、千万人口融合、发动社会参与、对口帮扶协作”八大领域,以可感可及的变化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推动4个街道、28个镇、613个村(社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力提速

“头号工程”,加力提速。

东莞牢记嘱托,对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细化形成“1279”典型引领工作体系,以“头号力度”深入实施“头号工程”,充分发挥市直管镇、集体经济等优势,统筹推进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绿美东莞、乡村振兴等任务,加快构建镇强村兴的生动格局。如今的莞邑大地,以一个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场景,汇成一幅幅景美人和产业兴的幸福画卷,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

——牢牢把握扩面提质强化典型示范,高标准建设首批典型镇村。

每逢假期,不少市民群众相约南城水濂山碧玉湖公园,在湖光山色中,用脚步丈量自然画卷。这是一个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作为“1279”典型引领工作体系的“综合示范片区”,南城街道坚持“典型开路、全面开花”的工作思路,将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工程与“绿美南城”紧密结合,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全力推动,精心打造全市“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如今,湖水波光粼粼,环湖步道旁花卉争奇斗艳、绿树成荫,各类绿植在不同季节绽放出绚丽色彩,成为市民群众和周边游客休闲的好去处。

■石排镇水贝村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石排供图

将闲置地建设成现代农业园,打造高素质人才理想的后花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集体经济……行走在石排镇水贝村,街头公园的美丽景色、宽敞明亮壮观的厂房、高端漂亮的现代产业园逐一映入眼帘,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景象见证了它的华丽蜕变。

如今,水贝村一跃成为石排中心片区建设的主阵地,并成为石排镇两个创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集体之一。

好消息接踵而来。

2024年12月5日,2024东莞全球招商大会成功举办,506宗签约项目总金额达2565亿元。东莞用全球招商推进“百千万工程”,当天还有25家央企国企签约,助力东莞更好地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024年12月29日,东莞市重点民生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清溪、沙田同步举行,共同见证东莞市第九高级中学、东莞湾区中学动工 首席记者 程永强 摄

2024年12月29日,东莞市重点民生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同步举行东莞市第九高级中学、东莞湾区中学动工仪式。医院、学校、停车场、轨道交通、绿美碧带……一大批民生工程项目全速推进,正是东莞全域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写照。

2024年以来,东莞紧紧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按照加力提速、全面突破关键之年的目标定位,推动10个典型镇实施“百千万工程”项目286个、总投资793亿元,15个典型村实施项目164个、总投资33.9亿元。精心培育新一批“8+45”典型镇村,争取实现典型镇占比超65%、典型村各镇街全覆盖。“头号工程”不断迈上新台阶,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道滘镇大岭丫村是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记者 梁浚锋 摄

——紧紧抓住人居环境加快补短板,以点带面打造镇村新形象新气质。

走进道滘镇大岭丫村,田园风光如诗如画,滨水景色生机勃勃。一条笔直的中心路两旁,集农田景观、水岸枫林、碧道公园等场景,不仅如此,这里还集观光休闲、特色商业和娱乐街区于一体,形成了一种以美丽田园为灵魂、村落格局为骨架、艺术文化为底蕴的绿色、美丽且宜居的新农村风貌。

这是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是东莞扭住人居环境加快补短板,以点带面打造镇村新形象新气质。这一年,东莞先后出台绿美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和建设标准清单,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绿美乡村。从“细节美”到“全域美”、从“家家美”到“村村美”,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东莞下足“绣花”功夫,切实提升了人居环境。

在南城街道水濂社区,咖啡馆、采摘园、村史馆、文化长廊等各类休闲文旅场所,让人流连忘返。通过招商引资和资源整合,水濂社区引进休闲旅游项目和都市型生态农业,开拓生态观光旅游产业,盘活集体闲置土地,社区经济不断拓展新的增长点。

清溪镇铁场村,这是东莞唯一没有工厂的行政村。铁场村立足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他们在整治人居环境的同时,积极招引“耕山小寨”“云溪·桃花源”“大湾区时代玫瑰谷”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落地,实现了美丽乡村蝶变,跻身清溪“百千万工程”的典型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些村民回乡开了第一家名叫“泉鸣山居”的民宿。背靠山林、屋顶泳池,如今的铁场村就是一个贴近自然的好去处。

■万江拔蛟窝社区将“美丽庭院”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打造连片美丽庭院示范带 记者 陈栋 摄

东莞将乡村绿化美化与“绿美小园”、美丽田园、美丽庭院、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紧密结合。这一年,东莞新建“绿美小园”1000多个,美丽田园项目申报面积达7000余亩,美丽庭院5560个,企石、道滘、清溪、寮步等镇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

合力攻坚,接续奋斗。东莞始终坚持共建共享,盘活社会力量助力共同富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6·30”活动,将开展“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作为凝聚社会各界合力、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有效载体。市领导还通过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方式,深入企业、社会组织、镇街商会,详细介绍“6·30”活动情况,进一步动员部署,发动企业和社会组织奉献爱心。各镇街(园区)、各单位积极响应、踊跃捐赠,特别是部分企业、商会等组织常年坚持捐赠。其中,社会各界在2024年“6·30”助力乡村振兴暨东莞慈善日活动中认捐款物达1.5亿元,用实际行动真诚回馈社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全面推进落实“百千万工程”,东莞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实施“支部结对帮村”行动。市委组织部统筹645个市直机关党支部与613个村(社区)结对帮扶。深入开展“百企百社助百村”活动,动员340家企业、150个社会组织助力项目612个、助力金额5.3亿元。

市交通运输局机关第一党支部的党员来到光明社区,开展交通疏导、参加志愿服务。光明社区集中了多所学校、医院,高峰时段交通拥堵问题已经困扰了居民、家长很多年。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机关党员开展“支部结对帮村”,努力啃掉这个硬骨头。

东莞“支部结对帮村”并不局限于机关,而是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通过机关党建带动行业党建,全面调动了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参与、投身“百千万工程”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如今,“支部结对帮村”稳扎稳打,2万多名机关党员干在一线,汇聚成推动“百千万工程”的磅礴力量,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024年12月12日,“东莞记忆”首开区一期开放。这个采用“微改造”的项目,既是“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具体实践,也是东莞推进城中村改造找准新定位、布局新赛道的积极探索 记者 李梦颖 摄

制造立市

东莞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立市的务实之风从未改变。

一年来,东莞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突出“项目、空间、效率”,厚植产业竞争力,着力拓展高品质产业空间,打造承载新质生产力的综合环境,筑牢经济底盘根基。在大科学装置建设、创新联合体、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取得最新进展,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擦亮“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全市28个镇全部上榜2024年全国千强镇并入选前300强,18个镇实现排名上升,长安预计成为全省第三个、东莞首个千亿镇。

一方面,对标中小城市标准推动镇中心区扩容提质。

2024年6月2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城中村改造动员部署会,吹响城中村改造号角,“拆治兴”并举推进城中村改造,构建“大中小圈”空间体系。根据不同城中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拆、治、兴”并举的策略,充分体现了东莞在城中村改造中注重精细化管理和因地制宜的理念。2024年前三季度共拆除4391亩,为高质量发展腾出优质空间。

2024年12月12日,“东莞记忆”一期开放。这个采用“微改造”的项目,既是“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具体实践,也是东莞推进城中村改造找准新定位、布局新赛道的积极探索。“东莞记忆”修旧如故,让百年骑楼老街,既能留下记忆和乡愁,也能适应现代生活,让历史和潮流多元共生。

从“东莞记忆”出发,东莞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优质产城人空间,让莞城的老年人安享舒适生活、青年人发现创业良机、儿童获得优质教育、街坊邻里共享和谐惬意。期待更多市民游客汇聚在此、驻足在此,爱上东莞、扎根东莞,让这座城市以深厚底蕴乘风跨越,吸纳新业态,引入新人口,形成新的生活方式,成为宜居宜业、引才聚才的现代化城市典范。

另一方面,深入推动镇域产业空间革命,以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为牵引大力推进工业园改造。

一年来,东莞以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为牵引,强力统筹连片土地整备和连片“工改工”,前三季度完成“工改工”拆除7073亩、土地收储11226亩。万江新村、石龙西湖等多个镇村现代化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洪梅镇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340亩水田垦造指标;潢涌村首个村集体自行改造的“工改工”项目——智造产业园正式开园。

加快产业立新柱,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大招商”2.0版行动,2024年前三季度,各镇街(园区)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3宗、增长6%,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产值、固定投资分别增长7.7%、37.8%。“一业一策”推动八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前三季度工业技改完成投资524.74亿元、增长20.4%,1848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其中,毛织和服装是东莞优势镇域产业集群,为加快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质量建设,东莞印发《关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全力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食品、服装、毛织、模具、潮玩等优势镇域产业集群升级,擦亮“一镇一品”金字招牌,石排专精特新产业园获批为省产业园,石排镇潮流玩具产业集群、茶山镇食品制造产业集群、中堂镇造纸及纸制品产业集群成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024年11月,赛迪研究院发布《2024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东莞入选2024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20强,排位由上年的第14位提升到第13位,研发投入和创新环境排名皆名列前茅。这是2024年东莞科技创新实力持续提升的一个缩影,也是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立市的真实写照。

可感可及

“百千万工程”成效如何,市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东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办实事暖民心,努力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着力解决“学位、病床位、养老床位、就业岗位、停车位”等“民生五个位”补短板、强弱项,办成了一大批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让市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

学位有效缓解——一直以来,东莞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4年前三季度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2.76万个。新时代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以来,东莞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313所,新增公办学位26.51万个,增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东莞的公办中小学学位占比由2019年的41.24%上升至2024年的53.22%,提升约12个百分点,2024年全市公办中小学学位占比首次提高至占总学位的一半以上。其中,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位供给能够满足全市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让每一位东莞建设者的孩子都“有书读、读好书”。

病床位增多——2024年前三季度,东莞新增医疗床位994张,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加上东莞民营的东华医院、康华医院,共45家医院已接入广东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截至2024年8月底,1690家企业配备806名“健康副厂长”,为1408家企业开展现场服务,服务企业员工超51万人次,超额完成“全市1320家企业配备健康副厂长”的目标。

养老床位增加——东莞连续多年将养老服务工作列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和重点工作清单,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目前,全市共有47家养老机构、床位5493张,全市共建成了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2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556个。2024年前三季度新增养老床位278张。东莞将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推动养老机构实现资源优化整合、保障能力提升,同时完善居家养老、长者助餐配餐等社会服务,让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就业岗位多——打造“就莞用”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切实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稳就业工作。2024年以来,新增城镇就业10.5万人。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六进”校园活动28场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5140个,服务高校毕业生5.7万人次。截至2024年12月13日,促进5835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2024年,东莞举办城市人才品牌推介会、“名企名校行·校园东莞日”湾区巡回招聘会等活动,走进北京、成都等各大城市,吸引超6.6万份简历投递到东莞。开启2024年东莞市“校园大使”全球招募计划,开发1.4万个岗位,吸引超3000名海内外大学生来莞实习见习,首次跻身“95后”人才吸引力全国前十。

停车位增多——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市新增7.4万个停车位,其中配建车位约4.1万个,路外公共车位约3.3万个;各镇街(园区)错时开放共享20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提供5015个停车位;建成立体停车设施项目16个,新增4512个停车位;盘活6个桥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建成并投入使用5个,新增桥下停车位1103个,进一步推动规范停车秩序。

针对市民暑期对“一老一小”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看顾需求,东莞积极探索“莞一夏”主题活动,聚焦安全健康、兴趣爱好、老年教育等6类主题,开展10项具体服务。组织290名医护人员、1500名教师、6500名志愿者下沉典型村,帮助村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管一下”子女及老人,共开展各类公益服务4万场,惠及市民群众150万人次,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东莞的认同感、归属感。

改革破题

破题攻坚,步履不停。

市委全会专章部署“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谋划7个方面67项举措,打出改革“组合拳”,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其中,三项举措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作为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的排头兵,东莞农村集体经济总资产约占全省(不含深圳)三分之一。通过“出让土地、建厂收租”等方式,东莞的农村集体经济连续多年稳步增长。然而,近年来稳定增长的背后也出现了收入结构相对单一、发展路径相对狭窄等难题。

着眼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探索多元化投资机制,东莞支持村集体回购土地、增持物业,鼓励参与市镇项目开发,开展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探索,排查整治超长期合同,拓展多元投资路径,前三季度村组两级货币资金活期存款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

其中,“石排镇创新镇村合作机制提高薄弱村收入”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石排镇鼓励村组、组组联合发展,引导村组、村村之间有效集合土地、资金等资源;搭建镇村融合发展平台,强化镇村合作模式,破解村集体“有地没钱”问题,引领农村高质量发展。2023年村组两级总收入6.6亿元,增长11.1%;纯收入4.78亿元,增长12.5%;总资产55.07亿元,增长18.6%,全面消除纯收入千万元以下村。

着眼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东莞积极施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放宽入户限制,入户门槛由“双五”调整为“单一”,实行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先入户后就业”政策,放宽在职人才入户年龄限制,东莞此次户籍新政改革力度大、措施超前,不仅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省公安厅的高度肯定,还被认为走在了全省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前列。

在新政的推动下,东莞在短时间内迎来了一波人口增长高潮。推动户籍人口增加10.2万、总数达324.4万。其中,稳定居住就业入户成为主要途径,同比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155.9%。

着眼党建引领创新大党委共治机制,在莞城、东城、南城、万江构建街道“大工委”,在这四个街道的社区推行社区“大党委”。

2024年以来,市委组织部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持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基层党建全方位服务中心大局,聚焦“治理”“发展”“民生”三大主题策划开展旗峰竞秀——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揭榜攻坚行动。通过靶向命题、揭榜领题、晒榜破题、亮招答题等四个环节,引导基层党组织比学赶超、争相秀出“金点子”,全面展示了东莞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最新成果和经验做法。

聚焦学校、医院周边,东莞选取高峰期承担近4万人流量的“全城首堵”光明社区,通过“大党委”机制聚合力,采取“强党建、聚合力、微改造”的思路,探索“治堵”新路径,取得通行时间缩短1.5个小时、执法量减少50%、学校志愿者减少60%的初步成效,社区党的凝聚力大大增强,相关经验做法将逐步在全市重点学校、医院周边推广。

■2024年6月1日上午,2024年韶关市第二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武江区分会场暨莞韶·凤武大厦项目奠基仪式在韶关市武江区举行。图为凤武大厦鸟瞰图凤岗供图

帮扶协作

对口帮扶,是“百千万工程”的一道必答题。

东莞扛牢对口帮扶协作使命担当,写好对口帮扶“协作篇”,助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帮扶”与“合作”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硬件”与“软件”共建,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攻坚,强化产业协作、做实民生帮扶,完善与韶关、揭阳协作发展机制,不断提升帮扶协作的精细化、实效化水平,高质量答好这道政治题、民生题。

2024年11月14日,东莞市—韶关市对口帮扶协作工作第十七次党政联席会议在东莞召开。这一年,莞韶对口帮扶市县两级引进和协助引进项目644个,合同投资额345.29亿元,莞韶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莞韶经验”、注入了“莞韶力量”,也让两市人民结下了真挚深厚的“莞韶情谊”。

东莞市与韶关市的结对帮扶关系历史悠久,从2003年开始至今,已有22个年头了。从2021年7月开始,东莞承担对口帮扶韶关市30个乡镇、60个重点村的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任务。

2024年11月29日,东莞市党政代表团赴揭阳市考察对接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双方召开东莞揭阳对口帮扶协作工作联席会议。2013年,广东省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东莞与揭阳结成对口帮扶关系‌‌,在三年时间内就帮扶揭阳的114个贫困村和2.7万贫困人口完成脱贫。

起笔不凡,落子精彩。2024年,东莞高质量开展与韶关、揭阳对口帮扶协作。

一方面,稳步推进产业有序转移。积极推动莞韶合作园连片土地整备,打造省级经济特别合作区。加快莞揭市级合作园区建设,推进首期道路及配套基建工程。大力开展园区招商,2024年以来,莞韶合作园区新签约项目22个、合同总投资14.3亿元,签约落户莞揭合作园意向项目7个,总投资10.39亿元。探索推进“双向飞地”建设,推进“莞韶·凤武大厦”与凤武产业合作园项目建设。

2024年10月18日,凤武产业合作园在东莞市凤岗镇动工。这是凤岗镇与韶关武江区联合打造的莞韶对口帮扶协作领域第一个“反向飞地”产业园区,也是继莞韶·凤武大厦产业综合项目后,双方携手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重点产业平台。

凤武产业合作园包括一栋独栋和部分高层产业空间,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预计2026年下半年交付使用。这个项目具有招商推介、产业培育、科创孵化、招才引智、交流合作等综合性功能,是武江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实现“融湾入莞”的前沿窗口和前哨阵地。

2024年12月30日,莞揭科智园项目在揭阳高新区临空片区顺利奠基。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4亿元,用地面积约86.27亩,总建筑面积约14.8万平方米,将以莞揭合作+区位优势为特色,产业规划紧扣“1+1+1”为主导的产业转移体系,重点发展电子设备、机械设备两大核心智造产业,同时积极培育新材料、现代化轻工产品等竞争力和支撑力更强的新支柱产业,通过以点带面,打造“特色化、现代化、专业化”产业园区,促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扎实开展驻镇帮镇扶村。东莞积极落实莞韶、莞揭50个结对帮扶镇和100个重点帮扶村的帮镇扶村任务。在6.63亿元财政帮扶资金基础上,各帮扶单位自筹和发动社会帮扶资金5191万元、消费帮扶2525万元,开展学校结对帮扶150所,安排25家医疗卫生机构、78名医护技术骨干支医帮扶,组织实施756个乡村振兴项目,50个被帮扶镇的行政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韶关灵潭村和揭阳旧住村还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这些成果充分表明,东莞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

岭南春来早,奋斗正当时。“一年开局起步”之后,进入“三年初见成效”阶段,要实现“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奋力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东莞要锚定“高质量发展”,在“创先”上用力、在“进位”上加码、在“消薄”上使劲,加快把短板变为潜力板,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做出东莞贡献。

数说东莞2024“百千万工程”

东莞三项改革入选全省改革主题典型案例

1.东莞市东坑镇探索创新都市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民生领域)

2.东莞市塘厦镇构建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合作共赢机制(激励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

3.东莞市石排镇创新镇村合作机制提高薄弱村收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镇村发展

1.推动10个典型镇实施“百千万工程”项目286个、总投资793亿元,15个典型村实施项目164个、总投资33.9亿元。

2.613个村(社区)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28个镇全部上榜全国千强镇并入选前300强。

社会力量

1.645个市直机关党支部与613个村(社区)结对帮扶。开展“百企百社助百村”动员340家企业、150家社会组织助力项目612个、助力金额5.3亿元。

2.开展“百千万·莞一夏”暑期公益活动,组织290名医护人员、1500名教师、6500名志愿者下沉典型村,帮助村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管一下”子女及老人,共开展各类公益服务4万场,惠及市民群众150万人次。

帮扶协作

1.财政帮扶资金6.63亿元,各帮扶单位自筹帮扶资金和发动社会帮扶资金达5191万元,消费帮扶2525万元。

2.莞韶合作园区新签约项目22个、合同总投资14.3亿元,签约落户莞揭合作园意向项目7个,总投资10.39亿元。

文字: 周桂清 图片:程永强 陈栋 梁浚锋 李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