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潮评丨用好东莞人文基底,从点到面打造园林式城市
东莞+ 2024-12-15 22:48:59

依山傍海、内河交错、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多元的东莞,以丰富的地理地貌和钟灵毓秀,为东莞的园林生态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神韵和基底。

先不说历史名园可园的活化利用和文旅融合的典型性,也不说传统岭南特色私家园林新秀粤晖园的文旅开发举措,更不说松山湖湿地公园、虎门公园、东莞植物园、同沙生态公园,以及大岭山、黄旗山、水濂山、银瓶山等地的园林化文旅开发,就单单说市民家门口的园林式口袋公园,便是最好的证明。

这些充分利用道路街头边角位、插花地、桥下空间、城市更新后的闲置地,以及原有绿地、游园、江河湖海滩头地、水岸边等充分挖掘可利用场地打造而成的特色鲜明的口袋公园,充分结合场地的特点和本土特色,因地制宜,以“公园+”的方式,已经成为居民的“网红打卡地”,也成为城市靓丽的新景观,让人们随时可在城市与自然、现代与传统中穿越。

 

因为在这些园林式公园中,东莞对这些“得天独厚的神韵和基底”的利用和运用特别点睛。据东莞市林业局日前在官网中发布的公开信息《东莞:匠心打造更宜居的园林生态绿城》,就可以看到许多经典案例和举措。比如,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将自身的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到园林建设中,把园林绿化建设提升到“园林绿化+特色文化”的新高度,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新文化。大岭山镇把东纵文化、莞香文化、荔枝文化、广场文化、家具文化、客家文化融合在各类公园建设中,建设了连平畔山公园、鸡翅岭村公园、大环村公园等是如此;清溪镇结合山水文化、诗词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突出“一轴一带五片区”的发展空间格局,形成“处处有绿可见,季季有景可赏”的园林景观也是如此。

而厚街镇的厚街鳌台公园更是一个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园林建设相互融合的成功案例。它充分利用鳌台书院深厚的文化基因,以《鳌台王氏族谱》中描绘的“鳌台八景”为核心意象,打造了公园独特的八大主题景观,重塑出一个“水清、岸绿、景美、文承、人和”的人文景观空间与生活游憩空间,巧妙地将历史、人文和记忆镌刻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之间,人文与景观交相辉映,极具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

此外,东莞积极探索公园绿地活动新思路,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的优势,因地制宜,积极举办各类活动,打造多元化“公园+”活动共享新模式。如通过东莞火柴盒音乐节活动,以东莞城市中心大草坪为原点,同时辐射东莞多个镇街,在全市范围的小广场、公共空间、公园绿地常态化举办。通过举办音乐活动,公园绿地成为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玩得上”、尽享音乐魅力的新舞台。音乐为生态园林赋能,生态园林为音乐增色,其“公园+音乐”的模式也成为了广东省城市园林绿化领域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

甚至,如果把东莞看作一座整体的“大园林”的话,通过对街景的园林绿化和景观品质提升,以此为线将分布在各个镇街的“小园林”,串点成线,织线为面,又何尝不可。因为打造东莞为“园林式”城市,与东莞逐绿而行,推动生态文明和“绿美东莞”建设殊途同归、不谋而合。

以莞城“千景绣东莞”街头小景项目为例。该项目充分利用辖区内主要路口、主干道转角带、公园周边道路、人行天桥、建筑外立面等,通过植物与园建小品搭配、微地形塑造等方式,融合本土人文特色和历史文化故事,共建设或升级改造30个精品街头小景,集中体现莞城区域特色。如莞龙路路口街头小景以“莞邑情怀”为主题,融合岭南建筑风格,增加三角梅等开花植物及景观烧面芝麻灰花岗岩、绿色陶瓷琉璃花窗、仿古青砖花池,整体提升城市景观。

莞城通过特色造景的多层次搭配,利用微地形、景观石、花境的营造,主题小品等提高视角观赏视线,形成“一点一特色,一驻一风景”,赋予城市街角时尚活力新形象,体现城市美学和品质感。这些小景融合莞城千年文化、岭南建筑风格、本土人文特色和历史文化故事等元素,搭配植物景观、烧面芝麻灰花岗岩、绿色陶瓷琉璃花窗、仿古青砖花池等,打造充满莞城韵味的城市景观,让市民行走在大街小巷,宛如深处都市园林中,迎面而来的皆是精致小景,无不赏心悦目。

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好东莞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元生态资源所赋予的得天独厚的神韵和基底,以现代化、潮流化的手法,将传统与现代、城市与自然、本土与国际融为一体,巧妙搭配设计,从点到线,由线成面,将东莞打造为一座“大园林”,铸就一座文旅融合、全域开发的园林城市未来可期。

文字:沈汉炎 图片:李梦颖 编辑:戴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