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全域化、文旅融合化的东莞,说起园林,人们第一反应应该是被誉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的可园。作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它不仅是国家级文保单位,也是4A级景区,更是一座活化的博物馆,精致典雅、岭南韵味独具,让人流连忘返。
确实,在众多古园都消逝在历史中的今天,一枝独秀、历史人文与景观兼具的可园,更值得珍惜和挖掘。但更应该庆幸的是,如今的东莞还有全国最大规模私家园林——粤晖园这座岭南园林新秀,更有大量的新式园林镶嵌在莞邑大地各处,可以好好欣赏。
特别是在东莞大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积极打造“潮流东莞”等七大文化的今天,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的推动下,不管是可园、粤晖园等岭南特色园林,还是松山湖湿地公园、东莞植物园、同沙生态公园等大型园林式公园,抑或家门口的园林式口袋公园,被以“园林+”“公园+”的方式,打造成为居民的“网红打卡地”,也成为城市亮丽的新景观,让人们随时可在城市与自然、现代与传统中穿越。
东莞古园唯剩可园独秀
明清时期,东莞不仅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底蕴同样佼佼。就经济而言,作为粤省门户,广海咽喉、海上丝绸之路航道上的重要节点,东莞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在整个岭南各县中名列前茅,不仅是珠三角的著名的“藏富之区”,更是资本输出之地、著名侨乡、中国沿海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场所之一。就文化发展而言,东莞兴学重教,书院、社学、私塾众多,代有名师,人才辈出,文风之盛、人才之多领潮岭南。在《东莞县重建儒学记》碑文朱拓中,明代理学名臣丘濬就留有赞誉东莞之言:“岭南人才最盛之处,前代首称曲江,在今世则皆以为无逾东莞者。”
在此背景下,明清时期东莞私家园林繁多。据《东莞县志》和有关文献中记载,就有大芳园、道生园、芥园、东溪草堂等。其中清代的莞城四大名园最为知名,分别是张敬修的可园、张嘉谟的道生园、张嘉言的欣遇园和张熙元的学甫。这四大名园的主人同宗同源,祖承张应兰。从这些富有岭南园林特色、曾经代表东莞文化艺术结晶的私家庭园,可以想象古代东莞园林的璀璨。
以2013年被拆除的道生园为例。据《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媒体当时的报道,道生园原位于莞城下关道富巷,其规模不逊于可园,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面积约750平方米,为平庭和水庭的中庭串行式布局,是一座三间三进九座的建筑群。园中有名称建筑物是船厅名心、慎余堂、静娱室、四照轩、曼陀花馆、花活草堂、问花小榭等。仅从拆除前保存最为完整的19号老屋看,镬耳山墙,硬山式屋顶,精巧的菱花形防盗墙头,精美的窗花,科学合理的屋面排水,精致的砖雕、石雕、木雕,富有文人之意的“鹏程万里”“子孙吉祥永昌”瓦当,整体布局灵巧精致……
令人惋惜的是,在历史和岁月的淘洗下,东莞的古代园林基本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鲜为人知。特别是2013年道生园被拆除后,就只剩下可园一枝独秀了。可园从1850年开建至1864年基本建成,历时十余载,有可堂、可楼、可轩、可亭、邀山阁、问花小院、博溪渔隐、滋树台、擘红小榭、花之径、环碧廊、湛明桥、曲池、草草草堂、双清室、雏月池、雏月池馆、绿绮楼、壶中天等众多经典建筑。
“十万买邻多占水,一分起屋半栽花。”关于可园的建筑布局,其主人张敬修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他在《可楼记》中说:“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畅。吾营此园,自喜幽致。”张敬修的“幽”“畅”特点在可园这小小的三亩三(2204平方)土地上表现得别具匠心: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精致讲究;布局错落迷离,保持着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的基调;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岭南古典庭院少有的佳例。
园林古韵新景醉游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可园收归国有。1961年,东莞县政府着手修复可园。1964年在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的关怀下,由时任东莞县委书记林若直接领导修复,同年底竣工并正式开放。上个世纪70年代,可园曾一度被改作华侨旅行社。1979年,可园归由文化部门管理,成立可园管理所。1997年,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可园景区扩大到30亩(20000平方米)。次年可园管理所改名为东莞市可园博物馆。
2008年,可园博物馆新馆开馆。该新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莫伯治先生的绝笔之作,它在构图和布局上重新演绎了传统岭南园林建筑的文化内涵,构成清新的建筑意象。新馆在可园内,与可园主要建筑隔着一个可湖,是可园传统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大小展厅六个,集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艺术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同时也是一座既具有东莞文化特色、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公益性文化设施。
今天,可园早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东莞乃至岭南地区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阵地之一,吸引了大批著名的艺术家前来举办个人书画展,其中有杨善深、黎雄才,郭绍刚、杨之光、刘大为、邱振中、郭子绪等著名书画家。同时,在丰富的特色景观、文化底蕴、文化展览、社教活动的多重加持下,也成为市民心中的旅游胜地,每天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五一、国庆、中秋等假期,更每每客流量数万人次。
张敬修捐官从戎,一生为立功奔波,应该不会想到,让他留名后世的却是这座颐养天年的私家园林,更不知道这里会成为岭南画派的重要策源地、东莞文脉的重要阵地。他当年三次赋闲期间,在此以文会友,让可园成为文人聚集地。其中“居派花鸟”创始人居巢、居廉在可园居住、创作、教学十多年间,是创作的巅峰期,创作了一生水平最高的一系列作品。他们创建造没骨法、撞水撞粉法,并予传授,使之发扬光大,为岭南画派开创先河。
如今,可园在建筑上是岭南建筑的典范,在文化上是岭南花鸟艺术的圣地,在功能上是一座活态的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历史文保单位,更是融入市民生活的文化宫,成为东莞一张有生命力的文化名片。
新式园林花簇生态绿城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道生园等消失在历史中的古园只能留给后世凭吊,好在还有可园古韵新景足以慰藉。至于2005年开放的国内最大的私家园林粤晖园这座仿古园林新秀,更是将岭南园林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情趣熔为一炉,以“集大成”的方式为市民游客带来园林景观的补偿。
这里不仅园内有楼馆、亭台、水榭、曲廊、石桥、假山等108个园林景点,蕴含着清雅别致的岭南古建筑风格,掩映于青翠欲滴的古树名木之间;园中水道回环萦流,将园内各景点串联起来,水随园转,园因水活;此外,蘩文馆、南韵馆、五元坊、诗廊、归水桥等众多文化场馆和景点,将传统建筑、诗联、粤曲等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文化气息浓郁。
与此同时,这里还有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特别是今年9月13日实施免票入园政策的同时,同步开展水幕电影表演、非遗绝技表演、水雾门表演、梦大唐不夜城等九大中秋嘉年华系列活动。接下来还将按照游客的休闲、娱乐、度假、商务等多方面需求,配合现今商业业态的重点与一般布置相结合的原则,在园内共划分了12个区域,力争将这里打造为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艺术鉴赏、拓展培训、大型会议、消费购物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更可喜的是,近年来,东莞大力践行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众多新式园林镶嵌在莞邑大地各处,东莞市民走出家门口便可便捷地享受园林之美。据东莞市林业局公开信息:截至2023年底,东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9.68平方米,全市各类公园超1200个,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1.62%。东莞的园林城镇创建工作也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省共有4个国家园林城镇,3个在东莞;全省14个省园林城镇全部在东莞。特别是不久前,东莞城市园林绿化领域的多个项目被纳入《广东省城市建设领域可复制推广典型案例》,更是引起了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如今,行走在东莞大地,园林随处可见。除古色古香的可园和粤晖园等传统岭南特色园林外,还有松山湖湿地公园、虎门公园、东莞植物园、同沙生态公园等大型人文生态园林,让市民在亲近自然、锻炼身体的同时,感受丰富的历史内涵、体验现代休闲娱乐设施,了解东莞人文与历史;更有小巧玲珑、绿意盎然的口袋公园,犹如晶莹剔透的“祖母绿”宝石,镶嵌在东莞的角角落落。这些传统园林与匠心打造的现代化公园式园林(或园林式公园)一起,如百花争春般攒簇,将东莞营造为一座美丽的生态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