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84岁高龄老人遭遇“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东莞医院手术康复一体化治好
东莞+ 2024-11-18 12:53:52

近日,东莞市康复医院骨一科陈健医生接到了一通电话,家住中山、今年84岁的梁奶奶(化名)在家不慎摔倒,倒地不起。送医后被确诊为右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病情极为凶险。面对如此遭遇的梁奶奶,当地医院建议保守治疗,但子女坚持积极治疗,于是接到挑战任务的东莞市康复医院立刻组成“高龄骨折患者MDT团队”,通过科学、精准的手术康复一体化治疗,终于实现梁奶奶康复、恢复行走的心愿。

84岁高龄时第二次经历“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梁奶奶于2022年在东莞市康复医院做过一次左髋骨折的微创手术,没想到前不久在家摔了一跤,再次遭遇“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面对中山医院建议在家卧床静养、保守治疗的建议,她和家人都将希望投向了东莞,希望上次成功为自己进行手术的医院这次能再次助自己走出困境。

陈健医生接到梁奶奶家属的电话后,得知家属和患者本人都对长期卧床可能产生多种并发症感到担心,接到任务后,其立即启动“高龄骨折患者MDT团队”,联合首席骨科专家乔巨峰教授、康复专家王小军博士、骨科龙军博士后、麻醉科周艳主任等10名医护人员组成临时治疗小组,针对梁奶奶的病情做综合评估,制定“手术康复一体化”诊疗方案。

▲梁奶奶在手术中

“手术康复一体化”诊疗,助高龄患者更好康复

经分析梁奶奶属于高龄患者,患上多种慢性病,麻醉风险极高;重度骨质疏松,骨质菲薄,内固定螺钉把持力度下降,手术风险较大;患者贫血,若不控制术中出血量,极可能发生失血性休克……

面对重重困难,MDT团队为老人制定了个性化诊疗方案:微创PFNA内固定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植入预康复及术后快速康复临床路径。手术团队在对梁奶奶腰麻下仅通过3个2厘米小切口,用时不到一小时就顺利完成这台高风险手术,术中出血仅50毫升,术后老人恢复良好。

“医生,真的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手术台上,医生有条不紊地修复骨折部位,全程清醒的梁奶奶不停地道谢。术后,当她被平安地推出手术室,家属无不感到动容。

临床认为高龄患者存在很多手术禁区,“手术康复一体化”的临床路径

是东莞市康复医院的一张名片。近年来,东莞市康复医院正在积极推动骨科与康复科的联动,让原本相对独立的两个医疗部门联手起来,改变医疗界长期临床治疗与康复科分离的尴尬。医院联合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莞本土多家医院,成立了“髋膝关节康复科”,尽可能让更多下肢骨折患者接受“术前预康复、术中微创有效内固定、术后快速康复”的积极治疗方案。经过专家反复的历练形成共识,目前市康复医院已经在这个临床路径上做出了大量工作,在业界形成一定的反响,得到了同行、市民的认可。

 

▲康复治疗师正在为梁奶奶做康复训练

中老年人的“骨松”宣教和治疗应被高度重视

陈健医生介绍,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指的是髋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上述骨折多发生于具有骨质疏松症的高龄患者,体质相对较弱,且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脑梗塞等病史。当发生骨折后,无论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后期风险均较高,保守治疗意味着需长期卧床,易产生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死亡率相对较高。手术治疗可早期下地活动,但手术风险较高,存在心脑血管意外可能性较大。因此,术前需认真进行评估,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陈健介绍:他们非常重视病情的精准评估、精确手术及精准康复等治疗,每一例患者做到“无评估不治疗”。

东莞市医学会第一届骨质疏松委员会主任委员、乔巨峰教授提醒市民: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也容易受伤,轻微暴力就可导致骨折,常见的有咳嗽导致肋骨骨折;椅子没坐好、臀部着地,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或腰椎骨折;摔跤时手撑地,造成桡骨远端骨折等,他认为,中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是普遍性现象,但“骨松”的宣教和治疗没有被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文字:冯静 图片:受访医院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