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道路运输领域,东莞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一项以党建为引领的创新实践——网约车与主管部门人证信息直连的“一车一码”管理模式,在网约车行业中悄然铺开,并成为全国网约车行业首创,有效破解行业管理痛点难点,提升群众出行体验。
从网约车“一车一码”管理模式的提出、成型到落地,该中心党员、出租汽车部部长颜龙始终冲锋在前,带领团队在系统开发、数据整合等关键环节攻坚克难,构建了一个透明、公正的出行平台,不断增强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还为网约车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党员带头攻坚“一车一码”模式
网约车行业有着监管难、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群众出行体验感差异大的特点,这个局面能不能得到改善?
一切依靠群众。颜龙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靠多年积累的经验,带领团队扑到一线、走进群众找办法,摸索出“一车一码”的监管新模式。

颜龙表示,“一车一码”的创意来自一次偶然的机会,受到扶贫产品包装上的溯源码启发,就萌生了为网约车行业打造一个类似“身份证”的想法。他认为,只有通过创新监管手段,才能有效解决网约车行业的监管难题,从而提升群众的出行安全感和幸福感。
在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党支部支持下,颜龙和团队迅速行动起来,设计并实施了“一车一码”系统。这个二维码包含了车辆的详细信息,如车牌号码、品牌型号、司机姓名、运输证号等,为乘客提供了一个透明、可追溯的信息平台。经过不懈的努力,2023年10月25日“一车一码”正式投用。

该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实施“一车一码”以来,不仅提升了网约车的合规率,从80%跃升至95%以上,提前半年完成了省交通运输厅下达的任务,更是在管理模式、政务服务、治理机制上实现了创新。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东莞市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同比增长24.59%,投诉量下降了19.21%,这一升一降的数字背后,是“一车一码”带来的实实在在成效,乘客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车辆的详细信息,提升透明度,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乘客可以直接向管理部门反映有关问题,并得到管理部门的及时响应和处理。例如,2024年5月,通过“一车一码”后台系统,一位司机反映了一个订单的抽成比例过高问题。管理部门迅速介入,与平台核实情况,最终为司机争取到了合理的权益。
“这个案例展示了‘一车一码’项目的实际效果。”颜龙表示,“一车一码”的实施,就像是为每辆车装上了一扇透明的窗户。乘客扫码后,可以清晰地看到车辆的详细信息,包括车牌号、车辆型号、驾驶员姓名等。因为透明度的提升,使得乘客能够更加放心地选择网约车,同时也为司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服务质量的窗口。

党建激发网约车监管活力
网约车监管,密切关系到群众出行。颜龙和团队坚持党建引领,实干创新,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一车一码”的成功实施,不仅解决了网约车行业的监管难题,还提供了更多的管理创新,尤其是推动实现了“支部建在车队上”。
在市道路运输行业党委指导推动下,中共东莞市出租车行业协会支部委员会在今年3月成立,还在滴滴出行、乾顺出行、优行、万顺叫车等4家出租汽车企业成立8个党支部,有党员司机(含流动党员)502人并建立党员司机台账。借力“一车一码”技术赋能,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还通过数字化手段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影响力,真正实现“支部建在车队上”,以党建引领推动网约车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颜龙表示,通过“一车一码”技术,交通管理与数字化、运力与云计算实现了深度融合。这种模式将党建工作嵌入到“数字+交通”的新型业态中,使得党支部能够直接参与到车队的日常管理和运营中。具体来说,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一车一码”直接收集车辆和司机的评价、建议等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决策。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行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还通过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了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其次,“一车一码”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行业治理机制的创新。每辆网约车都配备一个唯一的二维码,作为其“身份证”,这不仅提高了车辆的透明度,也为行业评优评先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参考。2024年,东莞市通过数据初筛和核查,有10名网约车司机被评选为“最美新业态劳动者”,这在行业内形成了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全国首创,东莞“一车一码”的推广运用得到了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的高度认可,省内外多地都来东莞学习这个可复制推广的创新举措,为深化网约车行业管理作出了东莞的贡献。
如今,这个二维码已经成为司机和乘客之间的桥梁,让服务更加规范,让出行更加安全。颜龙表示,党员干部在不同的普通岗位都要发挥先锋作用,以身作则带头干,用一个个“小作为”彰显“大担当”。下来,将以“一车一码”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创新发展,让东莞网约车行业管理走在行业前列,推动网约车行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出行更安心、更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