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丰收季,稻花香里说非遗。11月8日、9日,以“稻花香里说非遗”之名,来自全市33个镇街(园区)共40名优秀案例推介人,齐聚2024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会(东莞非遗赋能“百千万工程”典范评选活动),进行了两场路演活动。经专家评委认真评审,评选结果出炉:《百年豆酱 十里飘香》《永庆村文旅发展与非遗传承》《“小花灯”聚成“百千万”》等10个案例荣获十佳典范奖,另有30个案例荣获优秀案例奖。
9日下午,颁奖典礼结束后,专家荟萃的“东莞非遗说”圆桌会,碰撞出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火花。
“稻花香里说非遗”是湾区文采会的品牌活动之一。今年的活动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东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农业农村局、东莞日报社指导,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东莞非遗宣传推广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共同主办。
40位推介人集中路演
全面展示东莞非遗赋能“百千万工程”的新成果
在丰收的季节,东莞非遗保护工作呈现好“丰”景。东莞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表示,今年10月,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喜迎丰收——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荣获“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召开,将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东莞非遗保护围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走出了一条非遗创新发展的东莞路径。其中,连续两年在湾区文采会举办“稻花香里说非遗”品牌活动,是展示东莞非遗保护成果,宣传非遗保护理念,引领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活动之一。该品牌活动以“稻花香”为视角,以“非遗”为把手,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非遗+”融合发展新模式,以非遗勾勒东莞发展新貌。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近年来,聚焦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东莞深入挖掘和利用村镇非遗资源,发挥非遗在“百千万工程”中的更大作用,推动非遗全面融入现代生活。顺势推出的2024东莞非遗赋能“百千万工程”典范评选活动,得到全市33个镇街(园区)“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非遗工作站”“非遗传承基地”以及众多社区的积极响应,共收到40个优秀案例。
在两天的路演中,各推介人展现出赛龙夺锦、力争上游的精气神,生动讲述各自在非遗赋能“百千万工程”方面的系列探索实践,全面展示东莞非遗赋能“百千万工程”的新气象、新风貌、新成果。
“讲得太好了,为你们点赞,为你们鼓掌!”由各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团在点评环节中,对各推介人的现场表现给予高度肯定,称透过路演,看到非遗旺盛的生命力,看到各界合力推动非遗创新发展的新局面,看到非遗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东莞非遗说”圆桌会
专家把脉支招,碰撞非遗创新发展“金点子”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聚焦新机遇、新使命,如何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11月9日下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学术院长、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孙冬宁,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陈杭,广东省文化馆馆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蓝海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孔庆夫,东莞理工学院教务部副部长、非遗学院副院长许燕转,齐聚“东莞非遗说”圆桌会,共同探讨非遗传承与推广的新思路,探索非遗赋能“百千万工程”的多元有效路径。
圆桌会上,各位专家围绕“非遗如何更好地赋能‘百千万工程’”,提升非遗赋能“百千万工程”的深度与广度,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多方互动、促成合作,从深化非遗保护工作、加强非遗人才培养、强化非遗生产与传播、做好非遗策展工作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阐述。
专家们表示,要推动非遗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项目,充分发挥非遗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要推动非遗融入教育体系,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既要强调技艺传授,又要加强理论研究;要推动非遗数字化发展,以数字化助推非遗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让非遗更有效地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要推动“以研带展、以展促研”,扎实做好非遗的“情景化、沉浸式、专题性”展示传播。
这场汇集各路专家学者之智的“头脑风暴”,带来非遗创新发展新启发、新思路。主办方表示,希望大家在未来的非遗保护工作中,积极融入新理念、探索新路径、挖掘新人才,为全省和全国各地贡献有益的经验路径,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
稻花香里说非遗——2024东莞非遗赋能“百千万工程”典范评选活动获奖名单
十佳典范奖
《百年豆酱 十里飘香》(寮步镇文化服务中心)
《全国四大牛墟之横沥牛墟》(横沥镇文化服务中心)
《岭南固元艾灸法的传承与创新赋能乡村振兴》(东莞市中医院)
《擦亮莫家拳非遗品牌 助力“百千万工程”》(桥头镇文化服务中心)
《永庆村文旅发展与非遗传承》(道滘镇永庆村)
《“小花灯”聚成“百千万”》(洪梅镇文化服务中心)
《非遗漆花屐赋能社区营造项目》(东莞又一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非遗腊肠助力“百千万工程”》(东莞市清凤食品有限公司)
《非遗瑰宝绽新姿 粤韵风采共传承》(长安镇乌沙幼儿园)
《麒麟福德被莞邑,舞出蔡边新未来》(大朗镇蔡边村)
优秀案例奖
《刘氏毫火针:非遗之光》(虎门中医院)
《香飘“百千万” 筑梦鸡翅岭》(大岭山镇鸡翅岭村)
《非遗赋能,用工匠精神为餐饮注入文化力量》(东莞市翡翠宫餐饮有限公司)
《以文塑旅的“南社模式”》(东莞南社创意文化旅游发展公司)
《龙首领航·中堂龙舟产业潮涌“百千万工程”》(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
《非遗智创·铸匠未来》(松山湖实验中学)
《沙田镇“巾帼携手护”莞草文化保育项目》(沙田镇妇联)
《七夕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 建设望牛墩和美乡村》(望牛墩镇文化服务中心)
《矮仔肠非遗赋能“百千万工程”》(矮仔祥(广东)食品有限公司)
《古梅粤曲悠扬,奏响“百千万工程”新乐章》(麻涌镇文化服务中心)
《非遗教育赋能“百千万工程”实践案例》(莞城中心幼儿园)
《英雄故里话龙舟》(石碣镇文化服务中心)
《醒狮舞出“百千万工程”新气象》(石排镇文化服务中心)
《非遗传承东莞茶点制作技艺》(南城第一麦方)
《沙田咸水歌在校园里的活态传承》(沙田镇中心小学)
《厚街濑粉的“百千万”种可能》(厚街镇文化服务中心)
《滘水龙腾正丫湾,非遗赋能开新路》(万江街道滘联社区)
《传承非遗醒狮梦,童心筑梦“百千万”》(莞城第一幼儿园)
《守艺人的痴与梦》(谢岗镇文化服务中心)
《黄江镇麒麟舞文化“潮”起来》(黄江镇文化服务中心)
《紧抓新时代改革开放机遇,促进非遗赋能“百千万工程”》(企石镇上洞村民委员会)
《石潭埔舞麒麟非遗》(塘厦镇石潭埔社区居委会)
《巷头醒狮,非遗传承》(大朗镇巷头社区居委会)
《百年好“盒”,“篮”菊庭芳》(塘厦镇凤凰岗社区居委会)
《阴菜之韵味》(东坑镇文化服务中心)
《非遗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丁彭黄”片区中的应用》(东坑镇文化服务中心)
《氤氲莞香晕染“百千万”画卷》(清溪镇文化服务中心)
《“少年醒狮非遗项目”赋能“百千万工程”》(常平镇桥梓小学)
《中国象棋(凤岗)助力“百千万工程”双丰收双提升》(凤岗镇文化服务中心)
《舞动麒麟神韵 焕新非遗华章》(樟木头镇官仓社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