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思想之魂: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东莞+ 2024-11-08 08:56:55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标志着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战略转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建设,已成为培育契合新时代需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支撑。达成这一目标,必须从思想认识、关键要素和机制创新等方面系统分析,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一、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思想共识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需在思想认识层面达成共识,尤其三大理念成为各学段教育核心指导原则。第一,整体育人的理念。大中小学教育构成了青少年成长的连续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应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并非仅依赖于某一学段的独立成果,而是要加强整体性顶层设计,实现大中小学各学段在目标、内容、方法上系统衔接,避免割裂现象,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一以贯之。学校课程相互配合,既要做好“思政课程”,也要落实“课程思政”,使各类课程共同承载思想引领功能。第二,协同育人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教师的职责,而且是全体教师、各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共同责任。现实中,许多家庭和社会力量的缺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充分调动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共同塑造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第三,过程育人的理念。青少年思想发展是一个渐进、循序的过程,各学段教育需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要坚决避免“揠苗助长”的现象,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学段实现有机衔接和科学递进。小学阶段的道德启蒙、初中的基础奠定和高中的政治素养提升要相互贯通,最终在大学阶段实现思想与实践的统一。

二、强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要素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需在教育主体、内容、对象和环境等方面系统化设计,制定科学实施策略。第一,教育主体的接力施教。大中小学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各学段教师要相互衔接、共同承担起育人责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分享经验,形成教育合力。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断提高业务能力,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方式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教学对接,避免知识断层和重复教学。第二,教育介体的螺旋上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不同学段应体现螺旋上升的特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简单重复,应根据学段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确保各学段教育内容相互衔接,构建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小学阶段应侧重道德启蒙教育,初中阶段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高中阶段强化思想政治意识培养,大学阶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第三,教育对象的接续成长。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需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较为形象,中学阶段逐步向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发展,大学阶段高度抽象和综合性思维,例如,思想政治课程设计要从小学的故事性教学,过渡到中学的逻辑性讨论,再到大学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培养。第四,教育环境的叠加效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学生思想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在学校内,课堂教学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课外活动、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同样对学生的思想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构建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形成全景式、全天候、全时空教育氛围。

三、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机制创新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求各学段在制度设计和实施中形成合力,实现有效衔接。首先,遵循教育规律,提升教育质量。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道德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要确保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匹配。根据不同阶段的思想发展水平,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主要通过感性体验获得;中学阶段,学生通过理性分析来深化政治素养;大学阶段,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和批判性思维来深入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强化学段意识,明确各自职责。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应“一刀切”,需重视各学段差异化教育。小学阶段应注重道德情感的启蒙,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进行情感教育;初中阶段应加强对党和国家政策的基本认知;高中阶段则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大学阶段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提升。再次,构建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各学段应在顶层设计上建立协同机制,确保资源共享、教师互访、课程衔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跃升。大学可以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培训和学术支持,中小学则可以为大学提供基础性教育经验反馈,形成协同发展机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不仅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不断创新思维,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携手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以培养能够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东莞开放大学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2024-2025)]

文字:卢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