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产力来指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详细部署。党的领导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障。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以高质量党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
一、扛起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治责任。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航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科技进步前沿,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任务作出的战略决策。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是推进党的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教育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对党中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要深刻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中国梦、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意义,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构建一体联动、实施、推进的工作体系,确保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二、筑牢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更好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在地方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深入阐释、详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安排,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在“学懂弄通”新质生产力理论上下功夫,把握其核心要义、立场观点方法,防止和克服只熟悉概念而不懂实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用好做实”新质生产力理论上下功夫,将其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有效的政策举措。
三、厚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组织基础。党的力量在组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必须依靠党强有力地组织工作来实现。首先,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要打通组织体系建设的“全段工程”,实现从中央和国家机关“最初一公里”到地方党委“中间段”再到基层党组织“最后一公里”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决策部署的无缝衔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其次,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切实把那些有创新精神、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及时发现、任用起来,保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得到有力执行。要加强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能力水平,使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争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带领群众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奋斗。
四、夯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支撑。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党管人才是实现党的任务目标的重要保障,各级党组织要在宏观引导、政策制定、机制优化、服务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而言,要制定人才规划,引领具有原创精神、交叉学科素养和掌握前沿科技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人才政策,破除人才区域束缚、学科壁垒、行业藩篱,吸引更多人才投入新质生产力发展;要聚焦创新型人才痛点,扭转人才评价不良倾向,坚持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要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更多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要关注人才现实需求,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人才安心投入改革创新中来。
五、营造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从政行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就有利于发展;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就不利于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的政治纪律,确保党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无条件落实。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按照新时代好干部“五条标准”选拔、使用干部,让其担负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责任。要加强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要坚持不懈抓作风建设,力求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实效。
(作者为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实践中心主任、博士、副教授,东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东莞市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