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一起寻莞味
每一座城市,或许都有这样一隅,默默守候着城市的渊源,同时为来来去去的人们保存了一份乡愁情怀和记忆。它既传统,也现代,总在不经意间触动人们心底最柔软之处。在东莞,莞城便是这样的存在。
据统计,曾有2亿人曾到东莞工作生活过,我亦是其中之一。莞城,是我认识东莞的原点,也是我成年后踏入社会的起点。2013年,我以求学之名来莞,在一个初秋微凉的清晨落脚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开启了人生新的旅途。
大学的时光纯粹美好。在莞城就读的一年时间里,我获得了一座城市带给我最初的文化滋养。我曾相约同窗好友,多次游览广东四大名园之东莞可园,感受岭南风情,穿越百年历史,尽情领略小而雅的古典园林之美。在文化周末剧场,我听过多场名家讲座,近距离接触自己喜爱的作家,也在一场又一场音乐会中,感受灵魂的触动。
当然,莞城的美食也是求学时光最好的调味品。一间名为“棉记”的糖水铺,烟火气绵延至今,曾是我与同窗课余打牙祭的相聚之地。这里的吃食极具东莞特色,有源自水乡的特色“龙船饭”,也有甜滋滋的传统美食“糖不甩”,一碟开胃的“凉拌陈村粉”更是在味蕾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最经典的还是各式各样的广式糖水,清凉了夏日,温暖了冬季。
运河边上的老街,是莞城历史渊源的标志之一。传统骑楼成排经营着琳琅满目的传统商铺,钟表店、唱片店、手工竹篮作坊……释放出怀旧的美学体验,穿插其间的莞城大包、旨亭街排骨饭同样是必尝的经典美食。
那时候,我每每坐车经过历经六百多年风雨的西城楼,都不禁畅想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描摹自己在这里的追梦旅程。大学二年级,我所在的文学院搬到松山湖校区,莞城便成了那头的“故乡”,让人牵挂,我与同窗时常坐公交车往返两地之间。如今,串联起两个校区的22路、K2路公交车早已停运,有了更便捷的抵达方式。一段时光过去了,一些记忆被留了下来。
来到2024年的秋天,以“来莞城·寻莞味”为主题的“莞城金秋消费嘉年华”出现在我的工作日程,我以“寻莞味”小分队主持记者的身份,与同行先后走进东莞可园、西城楼、人民公园等地,带领观众寻找莞城独特的味道。有充满烟火气的美味、滋养心灵的文化味以及温暖生命旅途的人情味。这一路,熟悉与陌生的风景交织汇聚,我的内心生出了一种“人面不知何处去,莞城依旧笑秋风”的物是人非之感。同时,也在这过程中感受到莞城的变与不变。
在莞城老街,去年动工的“东莞记忆”城市更新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振华路上,施工机器马不停蹄,正在修复和焕新历史留下的城市财富,给人以时代滚滚向前的力量感。在转角处走进旨亭街排骨饭店,这是一家始于1990年的老字号,三十余年过去,它仍在午后飘着香气。两位跋涉而来的旅人在窗边坐下,我上前与之细聊,得知两人从四川来莞,旅途中爱上了东莞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一次专门来莞城寻找美味。
日暮时分的东莞人民公园,与记忆中的模样无异。公园里游人如织,一家老小步履悠闲,古老的榕树下是围坐下棋的街坊,一起描绘幸福时光。其中五彩缤纷的游乐园响起朗朗笑声,许多孩子在此度过金色童年。历经百年,人民公园仍然是许多人记忆中幸福的港湾。
鳒鱼洲文创园是莞城近年来涌现的潮流新星,彰显着过去与现在碰撞出的现代时尚。这里是一个工业遗址,空间由旧厂房改造而来,在保留原有工业遗迹的同时,进行了创意设计,使得鳒鱼洲文创园集复古风、工业风、文艺风等多种风格于一体。斑驳的红墙、具历史代表性的大烟囱,还有别致的涂鸦墙.……鳒鱼洲的历史厚重感与时代潮流感得以彰显。夜幕拉下,秋风吹过,锅炉房的作业声早已远去,如今潮流音乐响起,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夜市准时开市。
今天(10月24日),2024莞城金秋消费嘉年华在莞城东门广场举行。活动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让东莞市民重新走进莞城,“来莞城•寻莞味”,感受传统文化与潮流东莞碰撞的融合魅力。嘉年华现场,东莞智慧文旅平台正式启动上线,将在线上线下,带给来者新的文旅体验——从莞城出发,认识东莞。
细细想来,大学毕业在东莞参加工作以来,因为职业的缘故,我的足迹几乎遍布东莞32个镇(区),深度拥抱和理解了东莞的城市文化。但要寻根我与东莞的缘分,可以说,莞城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莞味”所致。
于我而言,“来莞城,寻找莞味”,是一次回首之旅,也是一次继续憧憬未来的新契机。因为在莞城,我步履不停踏足过的风景,见证了一段难能可贵的青春岁月;记忆中的美食,记录着光阴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如今,新的风景,新的味道,又将指引我们去向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