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历时近20天的“共庆华诞·共绘民族情”民族风情文化活动在一片热烈和谐的氛围中圆满闭幕。活动由中共东莞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主办,旨在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展示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环境,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活动自10月初举办以来,持续开展近20天,吸引各族群众4.5万余人次参与,大家欢聚一堂深入了解和感受各民族风俗文化。
2024年东莞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回顾
活动启动仪式上,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市民族宗教局、市教育局等有关领导共同开启“民族团结”之盒,正式拉开2024年东莞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序幕。
▲开启“民族团结”之盒
活动期间,先后举办了民族青年市集、民族音乐会,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民族知识问答、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互动体验活动,向全社会展示各民族饮食、服饰、非遗、音乐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全市各族群众直观感受和了解各民族风俗文化,进一步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不断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逛民族青年市集的人们
同时,借本次活动之机重点宣传我市2024年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凌力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营造民族团结进步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青年市集、民族音乐会精彩无限
本次活动共招募60多名在莞各民族青年手作主理人积极参与,现场共设置了60多个市集摊位,汇聚了土家族糍粑、朝鲜族炒年糕(打冷糕)、畲族咸水角(年糕)、壮族锦包、苗族扎染、苗银手作、北京景泰蓝发簪、敦煌泥版画等一系列民族传统美食、手工艺品、非遗文创,款式新颖、风味独特,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
▲民族市集主理人同志愿者、游客合影
活动现场还邀请了少数民族青年歌手现场演唱,少数民族乐器现场演奏等,通过音乐汇演,促进民族音乐艺术的交流与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激发各族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在莞蒙古族女歌手阿娜尔叶演唱的《乌兰巴托的夜》,将现场各族群众的思绪带往美丽的蒙古大草原。
▲蒙古族歌手
活动期间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许多市民携家人在美食、非遗等各式摊位前驻足,一边逛民族市集、品民族美食,一边欣赏民族音乐、观看川剧变脸、佤族喷火等精彩演出,共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美好画面。
▲精彩变脸表演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ZHU饰集主理人小郑满心欢喜地表示,很高兴连续3周参与青年民族市集,向各族朋友展示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羊毛毡包、珐琅彩手绘发簪等手工艺品,在东莞定居后有信心能够进一步绘就自己的理想生活画卷。记者看到,小郑的手工艺品结合中国传统珐琅彩、手工编织、湿毡、针毡等工艺,巧妙融合了民族的独特韵味与时尚的个性风采,既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潮流的魅力。
来自云南临沧的彝族主理人张永,于2013年来莞创立小茶坊,为展示家乡红茶之美,本次市集免费提供彝族的特色茶供市民朋友品尝。
▲民族市集主理人
来自广西忻城的壮族主理人夏沫,在东莞创建了第一家壮锦手缝饰品店,家族数代人都有着壮锦手织技艺的传承。她表示,壮锦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促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本次“共庆华诞·共绘民族情”民族风情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各族群众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向社会展示各民族饮食、服饰、非遗、音乐等传统文化,也进一步推动各族群众在相互尊重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大团结大融合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表演吸引大量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展望未来,东莞将继续秉持“相互尊重、包容差异”的原则,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支持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努力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城市民族工作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推动新时代东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