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湖秋日,科创风行。
10月18日,东莞中小学生科技节在松山湖未来学校燃情开场。
20个中小学生科技“好问题”出炉,少年们有机会和高校专家现场探讨好问题;10名在科创类赛事中屡有斩获的学生获得东莞“科创之星”;10所荣获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实验校的中小学,接过了沉甸甸的牌匾……
科技节期间,包含重器成果展、科技运动会、跨区研学营等六个板块多项活动陆续开展,这是一场东莞科创教育的精彩盘点,更是播撒科学种子的“大风起兮”。
“大国重器”之一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坐落在东莞松山湖,是集聚粤港澳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
小小中子,成为探秘微观的利器。
科创精神从娃娃抓起,创新的源头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启蒙。让科创之风吹遍东莞校园,把科技创新的种子传播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小小种子,承载城市科创的未来。
“我们是否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辨识动物之间的语言呢?”光明小学文梦清同学的提问入选首届东莞学生20个科技好问题之一,这个科学浓度与人文情怀兼具的问题让人会心一笑。
2024年7月,东莞市教育局启动中小学生“好问题”大赛,同时开展了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包括“好问题”实践探索活动、“好问题”家校联动活动等,进入复赛的作品,约25%和技术与工程有关、约24%与人工智能有关、约20%与生命科学有关。
东莞的少年们纷纷发出他们的奇思妙想,例如人可以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吗?天赋是否可以实现移植?智能机器人真的能懂我们的心情吗……通过视频或图文方式,学生们展示问题提出的背景与缘由,分享他们的探究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同时由高校专家进行复评,遴选出前20个“好问题”进入决赛现场答辩。
一个好问题,显然不会止于提问。接下来,本届比赛的“好问题”会形成清单,提供给学校开展项目式学习、开展科学探秘活动、开展创新教育等参考使用;对获得“莞邑乐问奖”和“莞邑好问奖”的10名学生,还会进行“好问题”小院士联合培养。
一个好问题,可能始于奇思妙想,但一个凝聚着思辨心探究欲的好问题,可以开启一场广阔的科学探索之旅,也可能连接着未来某一项了不起的科技发明。
“科学好问题”,像一颗颗小小的石子,投向东莞广阔的科技未来蓝海。
为不断激发东莞少年们的科学之问、探索之心,多年来,东莞教育可谓用心良苦。
以茶山二小为例,短短3年,这里建设了20间沉浸式、交互式的科学探究实验室,并利用东莞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微课、虚拟实验课等优质数字教学资源,构建了面向人人的科学教育新体系。
“通过操作虚拟软件进行实验,我能观察到电流的流动过程,还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连接电路,对闭合回路的科学原理加深了理解。”茶山二小冯子祺同学通过虚拟实验提升了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观察、分析实验数据等能力。
除了基础设施的升级,东莞科学教育师资储备也日渐丰富。截至今年年初,全市中小学各学段创建了12个科学教育类网络教研群,近6000名科学教育类教师加入数字教研平台,每年开展30场科学教育类教研直播,科学教育类教师每年有3.4万人次参与。
集聚了产业、科技与人才的松山湖科学城,更为科学教育提供了源头活水,在这里,科技创新教育 “没有围墙”。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国军,受聘兼任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科学副校长,他积极牵线搭桥松山湖园区内的科研院所、企业,为学校提供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目前,科学副校长覆盖松山湖园区全部公民办中小学校。
在东莞,各级各类科普科创科教活动遍地开花。
东莞市中小学创客嘉年华活动已连续举办了六届。今年的活动以“绿美东莞,智造未来”为主题,将环保和科创相融合,鼓励大家围绕该主题发挥创意,学生们利用人工智能设计出绿色生态农业园,通过智慧系统模块打造垃圾回收智能控制装置,采用非遗莞草编织技术制作而成的鸟窝美观又实用……才华横溢,创新不断。松山湖教育部门每年免费组织学生到园区多个科普基地进行科普研学活动,学生走进先进制造企业生产线、高校、科普教育基地等科学教育场所,开展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
今年中小学生科技节上的“小院士”科学营一直持续到年末,各学校的 “名家大师面对面”系列活动和中小学生科技竞赛也在陆续展开。
东莞教育者的“科创课程表”不断更新,触手可及的科创大餐,“喂养”着一代东莞中小学生,让他们深受科创精神浸润,心怀科创梦,积蓄饱满的创新能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科学教育是建设科技强国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基础,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大计。
近年来,东莞市教育局结合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率先出台中小学科学教育二十条,首创全面配备科学副校长制度,深入实施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点亮”行动,把科技创新的种子种到中小学生心中,大力推动中小学生全面成长,旨在到2025年实现基本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上下贯通、内外融通、部门联通、人人参与”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新格局。
今年1月,东莞科学教育工作案例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成为广东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市,2月,东莞又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为助力全国科学教育开展先行探路,努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日前,教育局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了《东莞市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形成全社会支持科学教育的良好生态。
东莞立足推动全市科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全面多样发展。
在课程建设实施方面,实施“课程建设135工程”,着力构建一套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策划举办“未来课程”“品质课堂”等大赛,打造300节示范课;分层分类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和教学应用,建设一批实验项目、示范项目和标杆项目,建设500项教学资源。
科学教育品牌塑造方面,实施“科学活动135工程”,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不少于100场,每年举行科技竞赛活动不少于30场,开展科普研学活动不少于500场。同时打造协同组科学教育共同体,积极推动与港澳台科学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科普援疆”“科普援铜”等系列行动,不断提高东莞科学教育辐射力和影响力。
昨天2024东莞中小学生科技节启动,同一天,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2024年工作会议召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肯定了东莞教育改革发展的前瞻性和战略性。他说,东莞是一座“双万”城市,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纳先进教育理念,结合本土文化,创新发展,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教育模式,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教育强市赋能。
作为“智造之城”和创新热土,东莞正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优势,持续推进科教融汇,打造科创教育的区域样板。